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泡沫化”是中國經濟的最大隱憂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京報漫畫/許英劍

  ■ 頭條評論

  中央定調明年貨幣政策主基調由“適度寬鬆”轉向“穩健”,這反映了國家將抑制通脹和資産泡沫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然而,中國資産泡沫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是貨幣性的還是結構性的?泡沫是矛盾問題的原因還是矛盾問題的結果,它折射出中國宏觀經濟怎樣的深層次問題?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思考。

  30多年來中國長期持續的高增長主要得益於“要素紅利、市場化改革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的巨大貢獻。然而隨著這三大紅利的逐步衰減,中國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超高速增長逐漸回歸常態,“大進大出”式的循環發展模式也似乎走到了盡頭。2011年是中國新的“五年規劃”的開端,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岔路口。

  從目前看來,三大紅利的衰減並未馬上反映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上,卻反映在近年來中國産業資本逐步流向資産領域和虛擬經濟的現實上,這也是今年中國政府出臺兩輪比較嚴厲的房地産調控也依然效果不佳,房地産市場泡沫化趨勢並未根本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

  傳統增長紅利的衰減已經導致了中國陷入經濟增長的陷阱,即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銷售價格不斷下跌的雙向擠壓下,實體企業利潤(中間層)迅速變薄,也被稱之為“三明治陷阱”。落入“三明治陷阱”的國家,其經濟一般都會極速泡沫化,因為企業為了維繫生存、維繫收益,被迫將大量資本投向房地産、投向股市,以至整個國家經濟迅速泡沫化。

  而當前中國房地産泡沫化、大量資本追逐投資品(或是可以充當投資品的農産品、商品)其所反映的正是這類陷阱。不僅靠實業起家的眾多民營企業紛紛“逃離”實體經濟,一些大型國企也“不甘寂寞”。這些年來許多國有製造業企業紛紛進軍房地産市場,以至於國資委今年上半年不得不強推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産業的計劃。但令人無奈的是,後續報道顯示這一計劃的實施效果並不理想,不少央企並未實質性退出房地産市場,房地産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産業。

  根據相關的統計,中國目前的商品房存量約為GDP的200%左右,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中國的房地産的投資每年的增速約為15%,同時不考慮貶值等因素,中國房地産業將直接為GDP貢獻3個百分點的增速。同時相關研究也表明,房地産投資對關聯産業的帶動系數約為1.93,房地産業還帶動了水泥、鋼鐵等20多個産業的發展,這樣的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行業,其任何的風吹草動足以牽動整個宏觀經濟,但是經濟泡沫化的結果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的風險就是經濟空心化。

  因此,防止中國經濟泡沫化趨勢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今後中國經濟無論怎樣轉型都要以“實業立國”為根本,實業立國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立國之本,荷蘭、英國、日本、美國的財富發展史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荷、英、日經濟地位的下降乃至於衰落,無不源於金融、地産經濟的勃興和實業經濟地位的下降,當今全球經濟的種種危機也皆源於此。中國應對此保持足夠的警覺。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