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資委削藩四級子公司 央企數千億資産待處置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4日 1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陳岩鵬 北京報道

  “國資委最近開了幾次會,專門研究討論了削減央企四級及四級以下子公司的一些問題。”12月1日,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國資委“削藩”,最直接的動因是央企的集團公司對其下屬公司管控能力弱,“七八級亂投資的現象很普遍。”而且,削減央企四級子公司,可以實現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加強國資委對那些活躍在一線進行實際商業運作的子公司的監管。

  與此同時,央企紛紛開始變賣“家産”,其中也不乏“左手倒右手”的伎倆。至於央企下屬的子、孫公司的數量到底有多少,其資産又有多少,幾乎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本報記者採訪獲悉,央企的子、孫公司“應該有1萬多家”,而國資委打算削減的四級以下公司的資産也有幾千億元之多。

  擬削減子公司

  國資委的“削藩”之意,早已露出了口風。早在一個多月前,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一次會上曾公開表示:“要逐步把(央企的)包袱消化掉。”

  本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國資委已經把削減央企四級及其以下子公司的計劃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上述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國資委幾年前就有明文要求央企“主業原則不超過三個,企業鏈條最多不超過四級”。

  “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管控能力弱的情況一直存在,是央企的老問題了,不要説四級公司了,七八級亂投資的現象都是普遍存在的,國資委此舉的目的在於實現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提高管控能力。”該消息人士指出。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一位國資專家也認為,目前大型國有企業多元化投資過度,管理的級次非常多,子公司、孫公司、孫孫公司……這些子孫企業功能重復,其相互競爭、重復投資、重復建設十分嚴重,客觀上增加了經營風險。

  “不要説集團之間的競爭了,就是在一個集團內部,很多子公司、孫公司和重孫公司彼此間都存在惡性競爭,這也造成擁有眾多子公司的央企雖大卻不強。”一位國資委官員戲稱,“這是央企集團內部老子與兒子的矛盾”,因為“兒子不是老子生的,很多央企都是先有兒子,後有老子的”。

  在國資委方面看來,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源在於集團公司無法對下屬公司進行強勢管理,只能任由下屬公司各自為政。

  據了解,集團公司是上世紀90年代政企脫鉤的産物,而其下屬企業在這之前就有了自身發展的軌跡,卻被行政手段劃撥至一個新的集團公司內,目前的100多戶中央企業大多是這樣的組成結構。

  這種不是由出資形成,而是由行政手段撮合起來的父、子、孫關係,導致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的管控力非常弱。上述國資委官員坦言:“集團公司基本成了一個虛設,能做的就是把國資委的文件傳達到子公司而已。”

  央企集團對下屬公司掌控能力之弱,甚至到了連自己旗下有多少家公司都不知道的程度。某央企集團內部的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對本報記者説:“三、四級公司的數量總是在變,子公司總是先斬後奏,早已立項成立了,才遲遲向集團打報告。”

  “國資委削減四級子公司的目的是要減少層級,加強對那些活躍在一線進行實際商業運作的子公司的監管。”在上述國資專家看來,國資委在極力打造“國資委——集團公司——子公司”的國資監管體系。

  而這一架構的內在邏輯是:集團公司有著非常特殊的“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國資委通過履行在集團公司中的出資人代表身份,達到對央企的監管;而集團公司則通過對旗下子公司行使出資人代表的資格,達到對旗下子公司的監管作用,從而完成國資委對整個國企監管的完整性。

  邵寧日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要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後再把集團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間做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資本市場的要求進行運營。”

  千億資産退出

  消息靈通的央企,已經開始著手處置旗下的部分子公司。本報記者發現,最近在産權交易所掛牌的央企股權和資産的項目也多了起來。

  北京産權交易所日前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11月15日掛牌轉讓中鐵現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48%股權,中國鋁業公司擬轉讓中鋁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5%股權,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11月25日掛牌轉讓大連五礦中色進出口有限公司60%股權。

  而在更早些時候,中國航空集團、寶鋼集團、中國郵政、中國中鐵等多家央企紛紛在北京、上海等産權交易所掛牌出讓旗下賓館酒店資産。6月2日,寶鋼大酒店整體産權轉讓項目在北交所掛牌,中國國航掛牌23億元轉讓國航大廈,中鋼集團持有的煙臺大酒店、中核工業旗下的蘭州明珠大廈、中國兵裝集團的重慶嘉陵大廈,都赫然在列。

  不僅是國資委要求剝離的賓館酒店項目,據北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很多央企已經陸續將旗下的地産業務和資産掛牌交易了,中國遠洋、中國石化、中核工業、中航集團、中石油等央企掛牌的項目不勝枚舉。

  “掛牌的這些地産項目一般都屬於輔業,國資委在今年3月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企業退出房地産業務,説白了就是讓他們削減自己的房地産公司,而這些公司一般都是這78家央企的三級或四級子公司。”上述消息人士告訴記者。

  國資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78家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下屬三級以上房地産子企業共227戶,約佔中央企業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産企業數量的60%,“沒有統計上來的四級子公司的數量更加龐大。”

  “這只是冰山一角,”該消息人士説,央企到底有多少家子、孫公司?這些公司的資産又值幾何?似乎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但也應該有1萬多家。”據他介紹,國資委打算削減的四級以下公司的資産有幾千億元之多。

  僅拿央企目前所擁有的賓館酒店項目來説,大到星級酒店、度假村,小到招待所、療養院,數量就多達2000家以上,資産達千億以上。一位央企負責人説,例如中國石油旗下的200多家賓館酒店,就都在其四級子公司名下。

  “削藩”之難

  “事實上,早在2006年,國資委便開始打算對央企下屬萬餘戶子企業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整肅。”該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

  當年12月召開的“增強集團控制力經驗交流會”上,邵寧説,國資委要開展的“就是個削山頭的工作,山頭越少越好,重組的程度越深越好,打破企業以前的行政性關係,就相當於你集團新成立的公司,那集團就是出資人了,就理直氣壯地管理他了。”

  一位參加過那次會議的央企負責人回憶道:邵寧還手把手地給集團老總們支招,要求分三步走——先明確集團的三兩個主業板塊,然後將所有子企業都納入這些個主業板塊中,最後,將不符合主業的企業、資産、人員清理退出。

  “國資委的意圖是要把央企的數目在2010年前減少至100家以內,最終保留下來的央企要成為能管得住‘兒子’的強勢集團,只有這樣,國資委才能通過他們對數十萬億的央企資産實現有效監管。”這位央企負責人認為。

  而時過境遷,央企的數目雖然少了,但他們的“兒子”未見得明顯減少。北交所的相關負責人説明了個中原因:一些央企不會把優質的資産真正轉讓出去,而是利用變通的方式將其重組,或者單獨成立資産公司運作,或者乾脆內部人持股,“掛牌的是自己人,摘牌的也會是自己人。”

  “除了掛牌轉讓外,國有資産還可以通過無償劃轉、協議轉讓等方式進行。”國資委官員表示。而據記者了解,中國石油旗下賓館酒店的核心部分已陸續通過劃撥、股權轉讓等方式進入了其子公司華油集團,華油集團為此專門成立了陽光酒店集團。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位央企高管對本報説,表面上削減四級子公司並不是什麼難事,做股權轉讓即可,四級公司的母公司(三級公司)將其持有的四級公司的股權全部轉讓給集團下的二級公司。

  這種變通履行國資委指示的做法,也反映出基層的不情願。央企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的看法就與邵寧不同,“四級以下的子公司都是直接接觸市場的,都把央企的觸角砍掉,誰來開拓市場?”

  “現在是大集團、小股份,股份公司只是個窗口,集團和股份公司就佔了兩級,如果不把這兩級並成一級,削減子公司會遇到很大阻力。”上述負責人坦言。

  日前邵寧也提出過“去集團化”的想法,但問題是,國資委直接持股上市公司又面臨法律上的障礙,因為國資委是國務院特設機構,受行政法約束,而非受民法約束的民事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