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4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聯合早報
對於國際金融業投資者來説,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已經毋庸置疑,但是金融産品廣度不夠、多元化不足,將影響其國際化的步伐,而産品所帶動的交叉效應等深度的開發,也仍然需要時間去完成。
外資銀行在中國 市場份額連續兩年跌
目前的35家外資法人銀行中,大部分總部設在上海,使得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領先中國其他城市,但截至去年底,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外資銀行在華資産總額僅佔中國所有金融機構資産總額的1.71%,市場份額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根據中國銀監會數據,2008年底,外資銀行資産佔比是2.16%,2007年更多達2.38%。
不過今年上半年,上海外資銀行整體業務仍保持較好的成長,在滬20家外資法人銀行資産總額突破人民幣(下同)1萬億元,達到1.09萬億元,同比增長26.62%。
在資産總額、存款、貸款分別佔全國外資銀行市場份額49.29%、42.34%和49.08%的情況下,上海外資銀行利潤佔全國外資銀行的82.16%。
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煒寧最近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外資銀行在規模上無法與中國四大行或者五大行競爭,但對外資來説,中國市場這塊蛋糕非常大,要有所作為並不難,她強調:“關鍵是自我的定位,你的銀行想在中國做什麼,如何盈利。”
朝本土化發展
華僑銀行中國在2007年成為法人銀行,最初只有5家分行,今年底有望增加到14家分、支行,明年底希望達到20家分、支行。目前在資産方面屬於中等規模。
據了解,在20家總部設在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中,4家國際大行資産在1000億元以上,10幾家在300億到1000億元,屬於中等規模,其他幾家則少於300億元。
華僑中國三年半來朝本土化發展,目前85%的分行行長都是當地人。梁煒寧認為,市場開發,尤其是開發中資企業,還是需要當地人才,才能更快看懂當地市場。
華僑銀行(中國)目前半數企業銀行的業務來自中資企業,另一半是集團客戶,也就是港臺和東南亞商家。梁煒寧表示,中資企業的比例還會增加。
對於在短時間內受到中企的肯定,梁煒寧對本報表示,“賣點”其實是高效率的境內外聯動。
“銀行業説穿了,大家都沒有什麼獨到的優勢,只有相對的優勢,成敗的關鍵是在執行力。”
她解釋:“我們的體制非常強調‘客戶是共有的’,銀行內部的考核機制也鼓勵員工做跨境業務。跨境是很費力的,一般員工心態是做好自己地區的業務就好,如果考核機制沒有發揮成效,就不可能帶動這些業績。”
隨著中國對人民幣跨境業務的開放,梁煒寧相信外資銀行在這方面有極大的優勢,而業務量也將是非常巨大,“從香港的經驗來看,現在在中國市場看到的業務只是九牛一毛”。
梁煒寧表示,華僑銀行目前居全球最安全銀行第32位,華僑銀行(中國)壞賬率“比同業低很多”。
她相信,中國的銀行業市場將逐步開放,監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挑戰,每天都在面對新政策和産品。中國除了要平衡開放與經濟、政治體系,也要在國外金融環境發展與國內的情況之間準確拿捏,而在這些變化萬端的內外金融形勢與風險中,外資銀行必須有足夠的靈活性,才能從容面對,進而在未來國際金融中心的市場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