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10: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通脹下,老闆、HR和普通員工的加薪博弈
每經記者 陳莉莉 發自北京
近期,上海出現用工荒的消息。月工資接近2000元的飯店服務員也無人問津——理由是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太高。
與此同時,關於通貨膨脹帶來的各類商品漲價話題,頻繁見諸報端。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老闆,人力資源總監(HR總監)和普通
員工,也許都在思索同一個問題:是不是該加薪了?
加不加薪?如何加薪?如果你沒有加薪,如何理性選擇?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對81名各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就通脹下的加薪話題展開了走訪,結果顯示,約八成受訪對象表示近期加薪無望。
◎老闆的共識:
通脹下 人才漲價了
一家大型電購公司要請全國物流總經理,年薪50萬元,被人從50萬元漲到了80萬元,順利成交。“他值這個價,按這家公司的物流比例,他每年至少可以幫企業省下200萬元左右的費用!”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對此評價説。人才漲價了!這不只是一個老闆的感慨。
北京旅遊産業的長盛不衰一直是郭艷明公司存在與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有利的大環境下,如何鞏固多年打拼下來的“江湖地位”?如何解決當前的難題?郭艷明在思考,同時也在行動。
員工因薪酬離職
一個月前,郭艷明的公司遭遇了人才危機。公司的副總經理和一個業務骨幹連同另外兩個同事同時辭職。是公司的管理存在問題?還是薪酬體系不完善?或者奮鬥前景不明朗?這些問題困擾著郭艷明,他從辭職的人那裏了解到,他們離職,更多是因為薪資。
“工資沒有漲的意思。物價沒漲的時候,收入對我來説還行。現在什麼都貴了,有點吃力,負擔太重。”其中一個離職人員對記者表示。
郭艷明意識到他要有一個大改變了。“現在公司員工更多是80後,有的80後看重的是公司發展前景,有的更關注當下的薪資。無論怎麼樣,作為他們的‘老大’,我有義務和責任讓他們因為在這裡工作而活得更好。”郭艷明認為。
擬運作新體系
這幾天,郭艷明在馬不停蹄地看寫字樓,他是打算給自己的公司找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原工作地點附近的一家寫字樓引起了郭艷明的注意。“房租也多不了很多錢。換一個更好的環境,對員工來説可以振奮一下人心。”郭艷明解釋説。
實際上,郭艷明尋找新的辦公地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整體改變公司運作體系,裁掉相關員工,給留下來的員工加薪,同時期權激勵。”這是郭艷明一直在私下裏説的話。
◎HR總監的習慣:
先調查意願再加薪
宋建文是一個很年輕的HR。她在現在公司主要負責員工福利。從上一個公司的HR經理,到現在在IT公司擔任HR總監,在人力資源管理這條路上,她頗有心得。
年底是HR忙碌又頭疼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很敏感。有人想跳槽,有人想加薪,有人打聽自己的年底分紅究竟有多少。人心不穩,理順他們的心情,讓他們安心工作是對我們最有挑戰的工作。”宋建文説。
宋建文説,“其實我們公司前段時間有計劃要給員工加薪。我們加薪不一定只是針對CPI漲幅,更多還是側重於調動員工年末的積極性。”
既然要加薪,增幅是多少?宋建文説,人力資源是一個技術活。既需要領導認可,也要讓員工心裏高興,“所以我們在漲薪前夕,先調查員工的意願,同時也會看老闆最終能承受的幅度是多少。”她當時在員工中發了一份調查表,統計上來的結果與公司領導的想法有所不同,最終取了一個中間值:上漲5%~10%。
◎員工的生活:
高收入者受影響較小
“白菜一塊多錢一斤了,咱們去種菜吧!”北京倆IT男討論物價時,説出了他們的“美好願望”。
“隨便買了幾個橘子幾個蘋果,就16塊錢!100塊錢進了超市,買一瓶蜜蜂還不夠。”生活在廣州的女孩告訴記者。
企業普通員工的生活在通脹下受到了怎樣的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選取了3個樣本,發現對於高收入的人影響並不算大。
樣本一:回絕高薪挖角
李成東:80後、單身男孩、北京、互聯網行業。
派代網的李成東剛剛拒掉了一份工作。“成熟公司,是我目前薪資的2.5倍,高額業務提成,免費住房,一日三餐。”李成東描述道。
不只一個朋友問李成東,“條件很給力啊,怎麼給拒掉了?”
“給自己的定位不一樣,初出茅廬,賺錢不是首要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電子商務領域,薪資增長還是很快的。如果有一定的積累,現在有大量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都非常缺人。幾十萬元年薪加期權都很正常。就算不是去電子商務公司,去第三方或是風險投資公司,都是有可能的。”
樣本二:午餐不能再在外面吃了
韓敏:80後、已婚有女快1歲、上海/江蘇、商業。
公司年底要加薪的傳聞,前不久被韓敏的老闆給打破了。“一句話,公司業務不景氣。看來加薪是沒有希望了。”韓敏説。
5年的會計工作經驗、在徐州這樣的城市,價碼在3000元左右浮動。韓敏暫時沒有跳槽的想法。“現在這家公司比較穩定,不加薪也沒有員工會離開。”韓敏説。
月薪3000元,以前這個收入可以讓韓敏每月給母親零花錢,再給自己買點化粧品、衣服,還能給孩子買奶粉和玩具。現在她的收入已經不再能兼顧自己的化粧品和衣服,需要開始動用她老公的小金庫。而且購物戰場也從商場轉向了網上購物。公司樓下有很多特色小吃。韓敏最喜歡吃的是那家韓國面,30塊錢一份。以前,韓敏的午餐都在那裏解決。現在,更多時候,韓敏會回家吃母親做的飯。
樣本三:沒想過通脹的影響
文婷:70後、已婚有子、深圳/香港、傳媒業
文婷還記得,國慶節前,老公每天都是開車上班,再開車下班。現在則是,“如果中間不外出辦事的話,老公一般是週一開車去公司,週六才開回來。平時往返就坐公司班車了。”
但她不覺得這是通脹帶來的影響。“主要還是對中低收入的人影響大吧。”她説,增加的那些花費主要還是因為供房供車,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
文婷目前在深圳一家媒體做編輯,每月1.2萬元的收入,穩定而踏實。她説,“我的收入水平在同行中算一般。現在職場競爭激烈,人員流動性也強,前段時間,另外一家媒體讓我跳槽過去,每個月的薪水只多500塊錢,沒意思,暫時也不就動了,除非有很好的機會或者是特別想換換新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