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要讓民營企業家有體面、有尊嚴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冬去春來,死去活來”。這是浙江明星官員鄭宇民對浙江民企現狀的評價。

  12月2日,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向本報表示,2010年三季度浙江民企綜合景氣指數121.25,創2007年以來的新高,連續5個季度高於100,浙江民營企業景氣狀況良好。

  據統計,2009年二季度起,浙江民資開始向實體經濟回流。截至2010年10月,浙江省共有在冊民企633917戶,戶數同比增長12.01%,註冊資本總額16157.15億元,同比增長21.10%。

  然而,隨著能源、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制約加劇,民企生存環境日趨複雜,企業家信心波動。2010年三季度浙江民企運行動態指數下滑,可能存在下行風險。

  浙江經濟面臨向下壓力

  《21世紀》:當前浙江民營經濟運行狀況如何?

  鄭宇民:從浙江民企運行動態指數看,2010年三季度指數出現下滑,關聯度很高的新設民營企業戶數也出現下降。2010年二季度新設戶數創新高達32277戶,但三季度新設戶數降低為30825戶。

  其次從出口額看,2010年二季度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額達324億美元,同比增速達84.62%,創歷史新高,但三季度回落到296.6億美元,環比降低8.4%。在目前複雜宏觀環境背景下,是否出現拐點值得警惕。

  從産業結構、外向度、規模等因素看,浙江民企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21世紀》:浙江民企大多從事中、低端製造業且外向依存度較高,轉型中遇到什麼挑戰?

  鄭宇民: 民企轉型升級必須從原來粗放、低端、低附加值、製造加工為主,轉到做品牌、做整合、做高端市場、做産業鏈結、做總部等能創造金色GDP的道路。

  民營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能源、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制約的隱憂顯現。從景氣指數運行情況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浙江民營企業發展將基本保持平穩狀態,但會面臨向下壓力。

  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21世紀》:制約浙江民企發展的客觀因素有哪些?

  鄭宇民:調查顯示,浙商普遍認為他們的“生存環境”總體上是感受好的,但也有一些浙商認為:一是稅賦比較重,第二是政府部門管理比較嚴,第三是成本比較高,第四是資源欠缺,第五是人文關懷少。

  《21世紀》:你認為民企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是什麼?

  鄭宇民:浙江省工商局對1644家重點民企抽樣問卷調查顯示,45%的企業家認為存在貸款難問題,29%的企業家認為今年經營狀況不如去年,有16%的企業家有遷離浙江發展的計劃。

  調查説明,浙江民營企業家對總體宏觀環境比較樂觀,但具體到微觀層面,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出現波動,信心尚未全面恢復,隱憂顯現。

  《21世紀》:我們關注到,江蘇民營經濟發展強勁,在一些指標上已超浙江,全國居首。這一“超越”,讓蘇南模式和浙江模式孰者更優的爭論再起。

  鄭宇民:浙江過去的優勢主要是在體制機制上人無我有,在市場主體上人睡我醒,在資源配置上人退我進,在發展速度上人慢我快。

  江蘇模式最根本的一點是統,結果統成了高、大、集;浙江模式最根本的一點是放,放出了小、低、散。所以,現在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浙江“低小散”的這種模式要比江蘇的“高大集”的模式難。

  《21世紀》:“十二五”期間,浙江民營經濟如何再造區域競爭優勢?

  鄭宇民:首先應該要有雙向的優勢,即走出去引進來。江蘇是採取引進來的辦法,而浙江是採取走出去的辦法,浙商是“滿天飛”,江蘇是“飛滿天”。因此,浙商一定要創造出一種雙向的優勢,能走出去還能走回來。

  第二,要再造一個結構優勢,産業結構、投資結構、資産結構、市場結構、空間結構等都要創新。例如,浙江有120多個小額貸款公司,但這個渠道上遊缺水,下游輸出去以後渠道要封掉,怎麼辦?

  我認為,這個渠道要讓上遊的水庫(銀行),要跟橫向的防洪壩(擔保公司),要跟下游的稻田(民企)結合在一起,這樣四位一體結構再造形成新的優勢。

  另外,還要有差異化的優勢,贏在不同。

  《21世紀》:對於浙商的未來發展上,在政策支持方面,有什麼新的考慮?

  鄭宇民:浙江民營經濟在浙江承擔了60%的稅收,70%的出口,80%的善款捐助,90%的就業安排。浙江對全國的貢獻一年有四千億,這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浙商民企。

  浙江省主要領導曾一再表示,要讓民營企業做主人翁,要讓民營企業家有體面、有尊嚴。在制度保障的基礎上尊重和愛護浙江民企和浙商,才能促使他們進一步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