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樓市調控見效慢,落實政策須加力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早報特約評論員 楊紅旭

  中國指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樓市正出現回暖勢頭:11月第一週成交量 “凝固”,第二周35個城市中已有12個城市成交量出現止跌回升,第三周18個城市開始上升,第四週成交量全面回升。並且,伴隨著成交量的反彈,部分城市房價也出現上漲。

  房地産市場果真正在或者説已經反彈了嗎?這事還得細琢磨。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周度成交數據有點不靠譜。一週時間跨度太小,難以準確反映市場走勢。比如,上周就有媒體炒作11月第三周的成交數據,其中提到10個重點城市中北京成交量跌幅最大,而此次第四週的數據又表明,北京(受保障性住房成交影響)漲幅最大;兩周時間,北京的成交量就坐了一次過山車。所以,研究市場變化趨勢,在時長選擇上,以月度為宜,可兼顧季度。

  總體分析,“929新政” 調控效果已經有所顯現。從全國數據來看,10月份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9月下降11.2%;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漲幅,由9月的0.5%回落至10月的0.2%。然而,值得密切關注的是,這一波調控的短期成效,遠不如4月的“國十條”。5月全國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環比4月下降近20%,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漲幅,由4月的1.4%急劇回落至5月的0.2%,6月進一步出現0.1%的負增長。

  從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來看,表現更為明顯。中國房産信息集團的全國十大重點城市成交指數表明,“國十條”出臺一個月後,十大重點城市成交量劇減約六成,“929新政”出臺一個月後,成交量僅下調三成多點。以上海為例,5月成交量環比4月暴降七成,而10月比9月卻基本持平。由此證明,近兩個月的市場情緒,遠比5-6月穩定。

  回頭看看,確實也有些出人意料。被稱為史無前例嚴厲的“國十條”,也不過讓市場調整了4個月,而且房價基本沒跌,只是成交量顯著萎縮;被稱為空前行政干預的“929新政”,在限購、限貸、限外、限價等諸多苛政的壓制下,市場的“抗壓性”居然如此之好。由此,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前段時間溫總理在澳門所説的“房價難調控”,以及近日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拋出的“調控面臨六大難點”。

  之所以10-11月樓市降溫步調緩慢,有兩大外部因素不容忽視。一是CPI持續走高,10月高達4.4%,11月或達5%左右。去年樓市火爆過程中,通脹預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而近段時間通脹正在變為現實,人們相當擔憂。在存款負利率、股市劇烈震蕩的情況下,即便是購房需憑“房票”,限制貸款,依然難以打消部分人購房的念頭。就當前市場而言,博取短期差價的炒房行為已經很少了,而那些尋求保值、增值的長期投資者、改善需求者,依然比較活躍。

  第二個因素是人民幣升值。這也是近半年才漸受關注的事。受迫於歐美壓力,我國今年6月重啟匯改,至今已升值3%左右。人民幣正在升值,且還將升值,這就導致外資大量涌入國內。況且,美國二次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壓力。海外遊資進入內地後,樓市是一個重要的去處。

  加之近期國家打擊農産品炒作,前幾個月在這一市場興風作浪的國內外遊資,被迫尋找新的投資領域。這些不利因素,共同制約了本輪房地産調控效果的“立竿見影”。按照當前的政策力度,加之冬季傳統淡季正在到來,預計市場將會慢慢降溫,但房價會否出現實質性下跌,尤其是一線城市的高房價能否合理下調,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觀察當前主要城市的市場表現,投資性需求依然存在,少數項目開盤時,照樣上演排隊搶房的場景;另外,土地市場尚未明顯降溫,近期杭州、溫州、武漢等地接連曝出地王。從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角度分析,房價是一種重要的資産價格,同時具有一定消費價格的屬性,如果房價繼續保持上漲態勢,則對於國家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目標非常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産調控絲毫不能放鬆。“國十條”實屬嚴厲,但卻沒能達到效果,重要因素之一是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沒有將政策落實到位。“929新政”不能重蹈覆轍,中央應大力督促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不走樣”,尤其是要加強問責。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個別實行“限購”的城市,或者朝令夕改,或者遲遲不執行,這些行為都是與中央調控方針相違背的。我們預計,接下來幾個月,假若部分重點城市房價依然上漲,房産稅必然會“靴子落地”。

  (作者係房地産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