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轉赴香港上市:MI能源合縱連橫“抗”收購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赴港上市:抵制吉林油田收購

  在東北,圍繞吉林油田而日益壯大的民營石油企業中,從來就不缺少創富奇跡。

  12月1日,國內最主要的上遊開採石油企業之一、吉林省最大的石油民企MI能源公司(以下簡稱“MI能源”)在香港公開招股。

  據初步招股文件所述,MI能源計劃發行6.62億股,其中2.21億為舊股,90%國際配售,10%公開發售。招股價介於每股1.7港元至2.16港元,募集資金最多可達14.3億港元。

  同時,招股説明書還披露,集資所得款項中約55%將用於收購及參與合作項目,其中包括與中石化母公司旗下中原石油勘探局的合作,另外公司還將斥資2.26億元,收購澳大利亞環球石油公司在合作油田産品分成合同中剩餘的一成權益。

  MI能源計劃于12月1日至6日中午12時接受公開認購,擬12月14日主板掛牌,保薦人為摩根大通。

  平素鮮為曝光的MI能源成立於2001年,註冊地點在有著全球避稅天堂之稱的開曼群島,公司總部實在北京。其創始人張瑞霖早年供職于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短短幾年時間內,這位曾經的採油工便將自己的名字打上了上百億的財富標簽。

  一位接近MI能源的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如今MI能源年産油量已接近百萬噸,而去年整個吉林油田的年産量也不過700余萬噸。目前,依附於吉林油田註冊在案的民營石油企業共有41家,MI能源一個企業的年産量就幾乎佔據了吉林油田年産量的七分之一。

  本報記者了解到,隨著MI能源的逐步壯大,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曾一度想將其收回,但經評估,MI能源的總資産已經超乎了吉林油田的收購能力,

  “MI抓緊時間上市是為了抵制吉林油田的收購壓力。”上述業內人士一語道破。

  暗藏風險:折戟紐交所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份,MI能源就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公開招股的申請書,文件顯示,MI能源計劃以“MIE”為股票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美銀─美林和摩根大通擔任公開招股的主承銷商,預計融資將達2.88億美元。

  針對公司早前在美國籌備上市擱淺一事,12月1日,MI能源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高級副總裁麥雅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美國路演期間,因受希臘債務危機影響,當地股市波動,所以擱置計劃。

  同時,麥雅倫還指出,香港市場相對較健康,而且公司符合《上市規則》第18章的規定,香港投資者對內地經濟也有較深入的認識,故選擇來港上市。

  本報記者調查得知,MI能源董事長張瑞霖有一名姻親擔任公司高管,而MI能源逾64%的股權都由兩人及他們所控制的遠東能源公司持有。

  張瑞霖曾從MI能源獲得數筆無擔保的無息貸款,用於個人和遠東能源公司投資。而MI能源也曾將價值數百萬元的生意交給張瑞霖妻子與妻舅控股的一家公司。

  同時,私募股權公司TPG Star Energy也持有MI近18%股份,在MI赴美路演期間,持股不到一年的TPG便迅速出售部分股權,這無疑讓投資者對MI的上市之旅憂心忡忡。

  “大股東的影響很明顯,尤其是TPG的快速轉手,這讓投資者很擔憂。”某證券公司分析師説。

  此外,MI高度依賴中石油的單一業務關係,也是促使其無緣紐交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報記者了解到,以外資身份涉足國內石油上遊開採領域的MI能源與中石油簽訂的合同中規定,勘探和開發新油田的風險由MI獨自承擔,土地、許可證以及出口權等事項也都取決於公司與中石油的關係,而油田區塊採購、安裝和建造的所有設施最終將歸中石油所有。

  中石油吉林油田對外合作部一人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中石油的規定,民營企業承包吉林油田的“低品位”油田區塊,必須以外資身份簽訂合同。

  “合同期為20年,期限一到,中石油就有權將區塊收回。”上述人士説。

  隱秘大鱷:“畫餅”未來戰略

  如今已是香港公民的張瑞霖極少踏及故里,對於他一手締造的MI能源公司,當地人也是只聞其名,卻少知細節。

  一名與其有過照面的人告訴記者,張瑞霖為人低調,少言寡語,“以前石油商會開會,他總是安靜地坐在後面,很不起眼。”而這也還是幾年前的印象。

  在吉林油田所劃分的油田區塊中,MI擁有大安、莫裏青、廟3和勝利油田的“義64”等四個大型區塊。僅大安區塊,經國家礦産委員會油氣專委會審查批准的探明儲量就高達1億多噸,這片蘊藏財富的肥碩區域也是MI能源公司如今重拳出擊的開採之地。

  1997年,急於海外上市的中石油為減小包袱,降低勘探和開採成本,將旗下13個“低品位油田”區塊實行海外招標,吉林油田以大安、廟3、莫裏青為代表的5個區塊便包括在內。

  1997年12月至1998年9月,中石油與海外合作方澳大利亞環球石油公司先後簽訂了吉林省大安、廟3、莫裏青等三份油田開發和生産合同。合作期內,澳大利亞環球石油公司因在當地地質情況及投資環境的束縛下難以施展拳腳並萌生退意。隨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微生物公司高調介入,一舉拿下了澳大利亞環球石油公司在大安、廟3、莫裏青石油合同中的90%權益。8個月後,MI能源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號稱美國微生物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微生物公司將其在大安、莫裏青、廟3等石油合同中的全部權益轉讓給了MI能源公司。

  拿下大安、廟3、莫裏青等石油區塊後,張瑞霖卻並沒有大刀闊斧地投入開採,而是將其閒置一方整整四年。

  轉機出現在2005年,萎靡一時的國際油價頓然飆升,在高油價的刺激下,張瑞霖開始以大安、莫裏青兩塊儲量豐富的油田為支點,瘋狂掘金。在大安區塊,産量最高的油井每日高達20余噸,而吉林油田的絕大部分油井日産量也不過1.5萬噸左右。

  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吉林油田周邊的絕大部分小油田陷入谷底,唯獨MI風平浪靜,産銷兩旺。

  “吉林油田年年虧損,這也是想收購MI的主要原因。”已經被劃分至大慶油田的原吉林油田某探勘公司一名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

  眼下,為了抵制吉林油田的收購壓力,MI能源還在尋找新的油田合作開發商,本報記者獨家獲悉,MI能源正與陜西延長石油就合作開髮油田區塊進行磋商。記者致電延長石油內部人士,對方對此給予了確認,但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上市一年後,公司在海外並購方面必定會有新的進展。”MI能源高級副總裁壽鉉成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