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2月2日,隔夜大漲的華爾街未能激勵中國A股勁升,稍作上攻便逐波回蕩,全天波瀾不驚。
所有人都在等待,期待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未來市場趨勢做出明確方向性選擇。
近日,《人民日報》接連發表評論,大聲疾呼抑制通脹不能以犧牲股市為代價,公開主張中國股市應避免大起大落並令之成為增加人民群眾財産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但耳目喉舌的正面引導並沒有讓飽受暴跌重創的股市明顯恢復信心,絕大多數國內研究機構的投資策略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採取謹慎態度,保持靈活倉位。
值此市場信心匱乏、官方媒體努力為股市營造寬鬆環境之際,一些國際大行的經濟學家卻以中國通脹失控和流動性枯竭為由,聯袂唱衰A股、力捧香港H股。
但其邏輯卻與顯著改善的中國宏觀經濟現實明顯背離。粉墨登場的首席們有何動機呢?
國際大行唱衰A股
當下,通貨膨脹貨幣政策轉向流動性緊縮已成為做空中國A股的最大邏輯,對通脹失控和流動性階段性短缺甚至枯竭的擔憂,始終為市場動蕩不寧的心魔。
近日,一些國際大行所謂首席經濟學家對困擾中國股市穩定運行的上述問題大肆渲染,嚴重影響中國股市合理預期的潘多拉盒子正被悄悄打開。
11月27日,新財富第八屆最佳分析師高峰論壇上,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宣稱,“中國通脹會面臨半失控危機,通脹到明年6、7月份會接近6.3%左右。”
他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長局面維持較好、未來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雖然A股暫不會出現大熊市,但H股的作為將比A股大。
基於中國經濟增長局面較好可以對衝未來流動性收緊,陶冬對A股並非完全看空,瑞銀中國區副主管張化橋則對A股趨勢絕對悲觀。
27日同一場合,張華橋語出驚人,“未來三五年投資美國的機會比中國的更大,中國股市的錢不夠。”
進一步流動性緊縮政策雖未出籠,張化橋已認為中國股市很缺錢。
他強調,目前的中國股市和2000-2004年階段走勢非常相似。當時中國的宏觀經濟非常好,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是24%-25%,所有條件都好,可A股下跌五年。根源在於當初的實體經濟中通脹非常嚴重,遠高於官方數據。
譬如,兗州煤礦2000年一號動力煤就賣110元-120元/噸,但2004年賣600元/噸,都是靠貨幣來潤滑這筆實體經濟的交易。原來只需要100元潤滑,但後來需要600元潤滑,貨幣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潤滑實體經濟。
依據上述邏輯,他堅持認為,今天的情況跟彼時很相似,貨幣供應量28%-29%的增長不夠,完全保持真實的貨幣供應量增長不變,則很可能需要百分之三四十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即使人民銀行什麼都不做,未來數年複合增長很可能出現一個問題:錢還是不夠,屆時如再緊縮,市場會雪上加霜。
不過,張陶兩人有一個共同看法由於中國大陸實行資本管制,熱錢進入的政策風險和資金成本較高,導致流動性“洼地”的香港市場成為海外資金投資中國成長的替代品。
那麼,中國通貨膨脹到底會不會面臨失控危機,流動性是否如2004年般出現階段性衰竭,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狀況呢?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