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10: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還是不轉,這是一個問題。
對於曾經為深圳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三來一補”出口加工型企業來説,如今正面臨著一場轉型升級難題。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從深圳市加工貿易企業協會獲悉,一場由政府積極推動的産業轉型升級運動,意外遭到深圳近3800家來料加工型企業的“冷遇”。
已轉型企業不到一成
從今年6月開始,深圳市加工貿易企業協會對該市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工作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調查,調查的結果讓協會副秘書長鄭建國很是擔憂。據不完全統計:已完成轉型的企業不到10%,不希望轉型的佔20%,而持觀望態度的達到65%以上。
據鄭建國介紹,目前深圳有近3800家來料加工型企業需要升級轉型,主要分佈在機電、電子、五金、塑膠、服裝、鞋業等傳統産業。
早在去年,深圳市就按照廣東省政府 《關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若干意見》的要求,啟動了深圳境內來料加工型企業轉型升級的各項工作,要求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來料加工廠到2012年基本完成轉型。
來料加工企業屬於傳統製造業,與新興産業相比競爭優勢明顯不足。以代工出口為主的經營模式也極大地制約著企業在産品內銷、創建品牌、自主創新等方面的發展,不利於企業轉型發展和做大做強。
為了推進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深圳市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對轉型成功首年産值達500萬元的企業,根據企業稅收的情況,可給予高達100萬元的獎勵。
然而,鉅額獎金並沒有讓企業心動,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目前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僅有200多家。
多年積弊加大轉型升級難度
“省政府要求在未來兩三年內完成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工作,但現在大多數企業態度不積極,都還處於觀望狀態。”鄭建國稱,之前出口加工企業都能享受國家出口退稅和其他稅收優惠政策,而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加工企業必須完成公司註冊登記,由此將導致轉型後企業稅收負擔增加。“大多數觀望的企業都擔心稅收加重而不願意轉型。”
去年6月,深發工藝家俬有限公司從一個傢具出口加工廠完成轉型後成為一家外商投資公司。公司總經理潘文武稱,擔心轉型後稅收增加僅是企業不願意轉型的一方面。而在另一方面,由於加工貿易企業扶持政策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很多企業都在考慮是否繼續在深圳把廠辦下去。
據潘文武介紹,近年來出口加工企業在經濟危機後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即使升級轉型也面臨諸多生存難題。“比如廠房土地産權不清、生産經營條件不達標、環保審批不合格等。加上轉型升級手續繁雜,這使很多加工企業都認為轉型成本過高。”
潘文武稱,深圳大部分加工企業只是著眼于現在,而沒有看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企業改造的意識和動力不強。”據他了解的情況,目前深圳真正願意轉型的加工企業很少,大多數仍延續多年來接訂單加工生存的經營模式,而多年的積弊使得轉型升級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