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09: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夏時報
兩天北風之後,11月22日的北京完成了大風降溫過程,農曆十月已經開始滴水成冰。此時,北京新發地的大蒜市場,也像天氣一樣正在經歷一場大風降溫。
遠遠望去,幾十輛大貨車整齊地排列在市場前面,貨車上的大蒜在冬天的午後發出耀眼的白色,卻少有人問津。
自稱老呂的山東經銷商穿著厚厚的棉衣蜷縮在椅子上聽著收音機,身後載重10噸的貨車上還有三分之一的大蒜沒有賣出,這已經是他在新發地呆的第五天了。
隨後的10分鐘內,老呂做成了兩筆生意,叫價五塊五的大蒜最終五塊錢成交,一袋20斤的大蒜老呂賠了4塊錢。即使如此,老呂還是費盡口舌勸買主多買點,最終兩筆生意只成交了160多塊錢。
老呂告訴記者,加上運費、攤位費、人工費,一車蒜要賠上萬。即便這樣,金鄉那邊的經銷商仍然著急出貨。由於市場不好,沒有人收購,一些小的經銷商就自己雇車,發往北京。
新發地市場有名的大戶方大個告訴記者,目前北京新發地市場大蒜存貨已經達到300噸,但是每天的銷量只有50噸左右。即使不來貨,市場上的蒜也還夠賣上6天,但是現在著急的經銷商仍在源源不斷地發貨。
價格下跌,經銷商們依然爭相賠錢出貨。方大個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前期的炒家已經離場,國家調控之下經銷商擔心蒜價繼續下跌。
一個月以來,老呂這樣的小戶在市場變化中損失不少,前期被充分炒作的大蒜市場則陷入混亂。調控預期之下,經銷商割肉清倉,大炒家提前撤離,大蒜市場一地蒜皮。
賠錢的經銷商
嚴格來説,賠本出貨的老呂不能算“炒家”。
在山東金鄉幾乎所有人都從事著和大蒜有關的營生,老呂這樣的大蒜經銷商只是在收穫季節從種植戶手中收購一定量的大蒜,然後運往外地銷售,賺取經銷利潤。多年從事大蒜經銷的他,在這一輪價格上漲中獲利不少,也曾經因上一輪蒜價大跌血本無歸。
在當地,經銷商存貨早已有之。市場好的時候,也有一些有錢的農戶,幾家人合在一起租一個冷庫囤蒜,等價高時再銷售。然而,在大蒜價格下跌時,庫存的大蒜對於經銷商和種植戶而言都成了燙手的山芋。
由於收購大蒜的七八月份,正值價格上漲高峰,蒜價最高時金鄉當地的收購價曾達到6塊。隨著蒜價持續下跌,眼下經銷商們出貨等於賠錢。但是不賣,隨著價格繼續下跌,經銷商們可能會賠得更多。
老呂手中的貨,在金鄉的平均收購價格將近5塊,運到北京新發地這邊,賣也是差不多5塊,運費、市場車位費,等於全是虧掉的。
自發運蒜來北京銷售的種植大戶張風明更是後悔不已。當時看好蒜價上漲,他和另外幾家合作租下冷庫自己儲存銷售,現在賠上了冷庫和運輸攤位費用,價格還賣不到當時上門收購的價格,眼看著到手的錢飛了。“價格每天一變,每天都在往下落,每次落個1毛5分的,不知道要落到什麼樣是個頭。”他説。
經銷商老呂、種植戶張風明心裏都沒底。恐慌情緒下,眾商戶紛紛選擇低價銷售,割肉清倉,市場卻不買賬。《華夏時報》記者看到,新發地大蒜市場冷冷清清,二級批發商紛紛減少了採購量。
“這個市場是賣跌不賣漲的,價好的時候,都惜售,想著晚點賣能賣出個好價錢。買家也怕明天漲價,要貨量比較多。一旦落價,都怕砸在手裏,使勁出貨,市場裏貨太多,價格肯定還要落。”方大個介紹了其中緣由。
多放一天,就要多付一天冷庫的錢,價格還更低,經銷商們大都選擇了清倉。而大範圍的清倉使得大蒜在極短時間內大量上市,加速價格回落,形成了惡性循環。
炒家早已離場
中小蒜商是炒作接力的最後一棒。隱藏在中小蒜商後面的大炒家,早已看準行情提前離場。
本報記者致電金鄉一些大的蒜商,得到的回答是早就沒有存貨。個別有存貨的蒜商表示,存貨不多,價格也不便宜。
“農戶手裏已經沒有存貨,早就出完了。”金鄉蒜農李玉梅告訴記者,金鄉的農戶大都在6、7月份將手裏的大蒜銷售一空。而在8月之後,市場上大部分大蒜都出自於冷庫。
而這些冷庫裏的蒜,此時幾乎都壓在老呂們的手裏,而為蒜價推波助瀾的炒家則已經提前離場。
熟知大蒜經銷路徑的方大個告訴記者,真正的炒家在新發地找不到,即使現在深入金鄉,也很難找到。因為,他們不是常規的收購出貨,而是躲在幕後大量買進甚至預訂大蒜,然後在高點拋出,攜款開路。而這一次,對於宏觀政策極為敏感的炒家,早在剛有調價聲響之時便早早出貨。
相對於終端銷售的困難,炒家轉手十分容易。“他們是一個中間環節,只要把貨轉手給貿易商,就沒他們什麼事了。這一轉手,掙個幾千萬是很容易的事。”方大個介紹。
掙不了幾個錢的蒜商們卻開始為大炒家買單。根據國際大蒜貿易網的統計,11月25日下午,白蒜和紅蒜的最低價格分別下跌到5元和4.9元。而這,還只是國家宏觀調控剛剛顯示出其力量。
眼下在新發地蒜商中間,流行這樣一句話,“富了農戶,虧了蒜商。”而大炒家及早脫身,只剩下這些中小經銷商,為瘋狂的大蒜市場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