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囤”時代:現金圍城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2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古往今來,人們之所以會"囤",都是基於一個前提:東西會"越來越貴"。 "囤",或為牟利,或為省錢,或為選擇更好的財富存在形式。其中確有"邪惡"的,如已被"奸商"玩轉千年的"囤積居奇";但更多的卻是無奈:

  你勤勞一生,夢想留下一張"百萬存單"給兒子,可按照房價走勢推算,十年後,這筆本來可以買個"兩房一廳"的錢,如果仍以存單形式存在,那麼兒子連買一間廁所都不夠。在這種可怕的預期之下,你怎能不考慮"囤"點至少不會"縮水"的東西?

  今天,"越來越貴"的東西似乎越來越多,"囤"也就成為了一個全民運動:囤一切值得囤、可以囤的東西。無論是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大小企業,還是唯利是圖、狡詐黑心的投機者;無論是富豪、中産,還是普通老百姓,紛紛加入了"囤x大軍"。儘管他們的層次、規模、方式可能千差萬別,但是所有人的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財富的保值與增值。

  "囤"從來就是一個有關財富的故事,也不算稀奇,但是當它成為一個時代的特徵,劇情恐怕就不那麼簡單了。

  "囤"出來的財富

  如果市場對於某種資源或産品的需求相對穩定,而你控制了一定數量的該資源或産品,那麼,你就可以擁有了超越市場的定價權,使得市場機制失靈,也就意味著你能夠獲取暴利。這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去解釋所謂的"囤積居奇"。

  但是,這個古老的手法發揮作用往往需要時代特徵的配合:公共資源稀缺和供給不足、資金流動性過大、通脹或者通脹預期以及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

  "房價雖然高,但是地價更高,而且鋼筋、水泥等各種原材料也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了。"經營著一家房地産公司的"張總"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開發商是賺差價的,並不是房價上漲的錢都進了我們口袋,我們的利潤率並沒有太大變化,但是要經營一個項目的資金規模要比過去大很多。"

  張總一通大倒苦水,"大多數開發商並沒有從房價上漲中受益,開發門檻的升高反而還是得一些中小規模的開發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只有那麼很早手裏就囤了大量土地的開發商才是受益者。"他説。

  張總給記者講了他的好朋友老劉的故事。老劉和張總既是同學也是同行,各自經營一家規模中等的房地産公司,兩人認識二十幾年,可是最近,張總對老劉羨慕不已。"老劉最近賺大發了。"他説。

  老劉的公司在2003年拿了一塊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與當地政府以及另外一家企業打起了官司,於是法院要求在官司沒有解決之前不得開發。但是,官司一拖就是六年,這讓老劉感到非常鬱悶。

  可是,時鐘飛轉,因禍得福。這幾年房價一路飆漲,這個地塊如果是六年前就開發建設,售價最多也就在三、四千元每平米,而現在至少也可以賣兩萬三、四元。"那塊地的樓面地價也就幾百塊,要是最近一兩年拿地,樓面地價至少也要一萬多一平米。"張總羨慕不已,"老劉這一塊地賺了我們十塊地的錢。"

  如果説老劉只是得了個"意外的收穫",那麼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囤而不建"則是現在開發商們"潛規則","很多開發商都是不建房子、專炒地皮的,因為後者要比前者賺得多的多。"張總告訴記者。

  當然,地價和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是複雜的,但是土地作為典型的、稀缺且供給不足的公共資源的特性是主因。在經濟高速增長之下,公共資源稀缺和供給不足所産生的矛盾會尤為突出,稀缺資源擁有者獲得的收益要遠遠大於資源增值者的收益,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去搶奪資源,搶奪的人多了又進一步推高資源的價格,於是又有更多的人進場。

  而過大的資金流動性會加劇這種對搶奪。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央行公佈的數據,從1999年到2010年間,我國GDP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3%,而廣義貨幣M2(廣義貨幣,為流通中現金+銀行活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之和)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7%,也就是説,10年來,中國的貨幣量和實體經濟規模間的距離在逐步拉大。

  根據央行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截止到今年9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高達69.64萬億元,同比增長19%,是同期GDP規模的2倍以上,創世界紀錄。而且橫向來看,我國目前廣義貨幣存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雖然鉅額外匯儲備也是誘導中國廣義貨幣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資金流動性過大,"錢太多了"已是不爭的事實。資金在不同的投資領域流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很多"實業家"在這種情況下被逼成了"投資家"。

  "做實業非常辛苦,而且能夠達到20%~30%的收益率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一位已經成功轉身的"投資家"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他過去經營一家小有名氣的小家電企業,現在他已經把企業賣掉,參與了一些房地産項目,"收益率至少100%"。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擔心,"今天這個時代,人人都夢想成為巴菲特,認為用錢生錢才是王道。可是,人人都拿著錢去投資,項目在哪?"他説,"好的項目太少了"。

  保衛財富,先跑贏CPI

  兩個多世紀以前,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寫道:"財富和金錢,無論從哪一點看來,都是同義語。"但是今天,我們為什麼感覺錢多了,可財富卻少了呢?

  "25歲生日的時候,我的生日願望是中500萬的彩票,那樣我就可以不用上班去環遊世界了。但是,我現在的願望是中5000萬,因為500萬根本不夠花,只夠在北京買套像樣的房子。"李偉在30歲生日當天在微博中寫道。

  李偉的感受並不是個人的。通貨膨脹早已從一個專業名詞演變成一個街談巷議的公眾話題。特別是經過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的兩次物價暴漲,很多人都因此擁有了財産保值增值的概念,也很少再有人會把財産以現金方式留存。

  但是,財富的保值其實是包含絕對保值和相對保值兩個概念的:絕對保值是指你的財富增長率跑贏了通脹率,沒有因為CPI的變化而縮水;而相對保值則是考量與財富相對應的社會階層的變化情況,即你的財富對應在整個社會財富排名中的位置沒有下降。貶值、增值亦然。

  王韓東的經歷就是一例。由於父親是做珠寶生意的,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1999年上大學的時候,王韓東是班裏唯一一個開著車去上課的學生,當時爸爸為了獎勵他考上名牌大學,送了一輛"賽歐"給他。"那時還是挺招搖的。"他説。

  畢業之後,王韓東進入了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不錯,但工作比較忙,經常需要出差,所以一直沒買房。"我爸因為身體不是太好,所以我畢業後生意也就沒有再做了,因為當時覺得這些錢應該也夠花了,而且現有的錢投資股市也有不錯的收益。"他説。

  但是最近,王韓東的爸爸正在考慮是否要"再次出山"。"我現在準備結婚,但是如果想要在父母家周邊買一套好一點的房子可能要花掉我和父母大部分的積蓄。"王韓東家住在北京最好地段之一,周邊的房價在5萬~6萬元左右。

  "最近我爸常説,如果不炒股,而是在我畢業的時候把錢全買了房子,那我們家就不是今天的樣子了。"王韓東説。

  讓王韓東更為感慨是,他明顯感覺到他在同學中的地位,已經遠遠不是十年前的樣子了,儘管他的收入還是班裏最高的幾個人之一。"現在吃飯肯定輪不到我買單了。"他説。王韓東之所以感覺自己"變窮"了,並非來自於他絕對財富的變化,而是相對財富的變化。

  所以,跑贏CPI和通脹率,只是打響了財富保衛戰的第一槍。

  "囤囤族"的"囤"心態

  在北京工作的小葉每週都會打電話和在東北老家父母聊天,可是這次,媽媽卻問了一個讓她非常意外的問題。"我媽突然問我,什麼是M2?"小葉説,"後來才知道是因為電視上説,物價上漲是由於M2太多造成的。所以,我媽就特想知道什麼是M2?能不能想辦法讓它少點?"

  在東北的很多城市裏,人們已經沒有了儲冬菜的習慣,因為現在即使是冬天,新鮮蔬菜的供應也很充足,價格也只是稍微高一些。可是今年,在很多東北城市裏,很多市民又開始像過去一樣,儲存過冬白菜、大蔥、土豆,晾曬豆角、豇豆。

  "今年夏天的菜價和以前冬天的菜價差不多,那冬天得高成什麼樣子呀!"小葉的媽媽説。像CPI這種與物價相關的初級概念,小葉媽媽早已做到充分理解並熟練使用,但是日益難忍的菜價,"讓我媽對於物價上漲更加敏感。"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從去年12月開始,我國的CPI、PPI同比雙雙"轉正",通脹預期進一步加強的趨勢日漸明朗。

  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今年10月的最新CPI數據:上漲4.4%。

  "破4"之前已有預兆。實際上,我國9月份的CPI同比上漲3.6%,就已經創下了23個月以來的新高。

  儘管央行在時隔三年之後首次再度加息,同時也連續拋儲,但在氾濫的流動性推動下,農産品價格依然如脫韁野馬,其他各類商品也有"全面開花"的漲價態勢。

  11月2日,在國家發改委監測的31種産品中,近80%的價格上漲。

  物價壓力陡增之下,11月21日,被稱為"穩定物價國16條"的《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公佈,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及時採取16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之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鐵道部等七部委展開了遏制消費價格的聯合行動。

  公眾的感受似乎比數字來得更要強烈。繼前段時間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和最近的"糖高宗"、"油不得"、"蘋什麼"之後,土豆、雞蛋、白酒、方便麵、大米、棉花、羽絨服也紛紛加入漲價大軍。

  於是,"囤囤族"油然而生。某媒體刊登了一幅這樣的圖片:一名中年男子一次性購買了6桶食用油,於是網絡人稱"囤油男"。

  "綠豆、薑蒜漲價的時候,報紙電視都説是有人惡意炒作,囤貨提價,但是現在很多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都在飛漲,這肯定不僅僅就是因為有人炒作造成的。"一位自稱早已加入"囤囤族"的80後説,"現在是否通脹,程度如何,不用看統計數據、不必聽教授分析,自己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得到了。"

  但是,"囤囤族"們到底"囤"出多少收益?答案顯而易見。套用流行的網絡用語:他們囤的不是油,而是心態--一種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

  誰是通脹的贏家?

  儘管我們習慣用貨幣來衡量財富,但如果加入時間維度,直接的對比往往是不準確的。比如,十年前的"萬元戶"和今天的"百萬富翁"誰在社會中更富有?你必然需要參照更多的數據,如十年間的CPI增速、GDP增速和M2增速。

  CPI反映的是貨幣購買力水平的變化情況,如果你跑贏了CPI,那只能説明你手中的財富沒有貶值而已;

  GDP反映的是一國産值的變化情況,但並不反映財富的增值情況,比如房價上漲導致的財富增值是無法從GDP中得到體現的,所以如果你跑贏了GDP,還不能完全説明,以總資産衡量的你的社會地位是沒有下降的;

  廣義貨幣M2的變化幅度,則最為接近於財富的變化幅度,只有你跑贏了M2,才能説明你的財富增值速度超過了社會平均水平,你以財富來衡量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升。

  據央行數據, 截至9月M2餘額達69.64萬億元,這個數字大約是十年前的5.5倍。也就是説,如果你今天的財富沒有達到十年前的5.5倍,那麼你在整個社會中其實是"變窮"的。這種感覺,老百姓已經在食品價格的上漲中充分感受到。

  因此,要想保住你在整個社會財富排名中的地位,也就是避免相對的財富貶值,那麼讓財富跑贏M2就是必須的。

  但是,在過去十年中,黃金的漲幅為350%,石油的漲幅為200%左右,都沒能跑贏M2。

  在與M2的賽跑中,也有很多贏家,比如房産的擁有者們。過去十年,全國房價平均累計漲幅超過500%,一些特大和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的漲幅則在6~8倍以上。

  而古玩、珠寶玉器和部分藝術收藏品等,漲幅則遠遠超過M2,很多都在十倍甚至幾十倍以上。

  最為悽慘的就是A股的投資者們,在過去十年中,上證指數只上漲了25%左右,遠遠跑輸GDP和M2,只是還不至於跑輸CPI,這也算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奇觀之一。其結果就是,股市投資者的財富排名被遠遠拋在後面。

  也就是説,對財富存在形式的不同選擇,會使得人們財富的增值情況呈現出明顯的分化。不過,房子、珠寶古玩、黃金等漲幅較高的投資品往往門檻也較高,只有中高收入階層的富人才有實力介入,而中低收入階層往往選擇儲蓄、國債、股票等門檻較低的投資品種,但是這些投資品往往是跑不贏M2的。

  實際上,每一次通貨膨脹都是一次全社會資産、資源、財富的再分配過程,而往往得利者都是少數,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擠進贏家的行列。在這各方激烈角力中,勢必會百患叢生,極大限度地考驗政府智慧。

  消息靈通、動作快,這是農産品囤積炒家的兩大要訣。當農産品成為海量遊資的終極獵物,每一個人都要為現實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