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中國不想加息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全球市場掌握于美元手中,被美元控制的市場在痛苦中加息。

  顯示美元地位的是,惡性通脹週期居然出現了貨幣緊縮的現象。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2齣臺,市場充斥了對美元的不信任感,但只要美國就業率沒有攀升,只要美國房地産壞賬沒有徹底消滅,QE3、QE4就會源源不斷。

  全球貨幣購買力下降是大勢所趨,但在大趨勢中有小週期,通過操縱貨幣可以導致市場上下波動,形成一輪又一輪的市場週期,實力弱小者被掃地出局。其間歐元危機屢屢被拿出來説事,非美貨幣下挫,美元指數上升,導致全球期貨與證券、債券市場出現逆轉。美元充分顯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以失信之身卻能左右國際市場全局。

  近日A股市場大跌,導火索有幾個方面:從資金面看,是加息猜測與明年的資金緊張預期,根據央票利率,市場人士判斷年底之前加息窗口已經打開,加上明年“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預期,市場的流動性事實上已經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從技術上看,是大資金建倉過程中自然震蕩的要求;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則是全球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必然反應。

  確實,目前處於大通脹週期中,但從短期看,人民幣處於雙重緊縮的過程當中。在國內是加息預期與明年信貸縮減的預期,而在國際上,由於美元上升導致人民幣實際匯率開始上升。

  一次加息與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確鑿無誤地説明中國央行試圖讓貨幣進入緊縮週期。受國際因素牽制,加息並非首選,中國經濟處於囚牢之中,四面分別是匯率、利率、財政與房産。如果中國繼續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國際貿易夥伴可以收割羊毛,但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不利;如果中國採取緊縮政策,就會出現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

  面對節節上升的物價,政策選擇是控制信貸與行政抑制價格,我國抑制價格已經進入打擊投機倒把的階段,對各方進行道德整肅以防止惡意哄抬價格。日前,國務院發出了《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強調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進一步做好市場價格調控監管工作。針對今年以來綠豆、大蒜等農産品價格異常波動,政府有關部門經過縝密調查,依法查處了一批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的典型案件,維護了市場秩序;修訂了《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將捏造、散佈漲價信息的行為納入價格監管範圍,增強處罰的針對性,加大處罰力度;抓緊出臺《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條例》,強化成本監管。這些都屬於法律手段。

  在抑制高溫之後是回歸常態的過程。明年的貨幣政策將回歸常態,但從長期看,貨幣超發不會改變,未來的長期物價上升可以預期。即使回歸常態,我國的貨幣發行量依然居首,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外匯佔款、境外與民間資金基本處於失控狀態以及保增長的需要。就業與民生的壓力,會使我國的貨幣流動性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水準,而後通過證券與債券市場稀釋,通過國資的不斷兌現加以回收。

  如果要維持8%的經濟增長,以投資主導的經濟模式就需要大量貨幣加油,我國的貨幣發行量起碼在15%以上,所謂的緊縮在全球範圍內仍屬擴張之列。如果貨幣無法真正收縮,那麼,所謂抑制資産泡沫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房地産調控將繼續遭到投資者的嘲笑。

  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方式,決定了什麼樣的貨幣發放形態。只要堅持以投資與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必然出現高通脹與高流動性的“雙高”現象。而在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下,我國的貨幣發放以經濟增速、就業與CPI為皈依,CPI超過3%就加息,廣義貨幣發行13%足矣。

  最近物價略有下降,使人們對行政手段心生敬畏,但誰知道,這是美元指數上升,全球農産品金融屬性下降、現貨價格下跌的功勞?一旦全球大宗農産品價格上升,誰知道內部會不會水漫金山?我們理解發改委的行政降火救急之舉,不等於可以忍受年年出現油荒,物價逐年高。

  經濟要回歸常態,更要回歸根本。回歸根本就是回歸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方式,回到以CPI與就業主導的貨幣發放模式,將資金引入實體經濟,限制資本項目,把不負責任的美聯儲扔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