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行、中資險企夾擊 外資保險調低市場份額預期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當年外資保險滿懷期待地進入中國市場,而今,卻不得不面對現實。近日,普華永道發佈《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31家外資保險公司降低今後3年市場份額的期望值,壽險公司預計其市場份額到2013年將保持目前5%的水平,而財險和意外險公司對未來3年的份額預期則停留在1%左右。但鋻於對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良好預期,不少外資險企仍然對它們未來3年的保費增長保持樂觀。隨著外資險企對遊戲規則更加熟稔,其未來前景依然看好,它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則在於當下銀行對保險行業的滲透,以及中資險企強大的既有優勢。

  據普華永道最新調查,有31家外資保險公司降低今後3年市場份額增長的期望值,壽險公司預計其市場份額到2013年將保持目前5%的水平,而財險和意外險公司對未來3年的份額預期則停留在1%左右。業內觀點認為,這與銀行涉足保險行業和中資險企的強勢地位有關,一些外資險企正在重新評估其分銷渠道,另外一些則希望通過與銀行的合作來駕馭銀保的大潮。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主任郭金龍昨日 (11月30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外資保險公司應該利用其優勢,把它們的管理經驗引進中國,與中資保險公司互補,形成一個良好的保險市場氛圍。”

  中資保險地位難動搖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友邦保險和美亞財險分別以67.22億元、8.61億元的保費收入穩坐外資壽險、財險的“頭把交椅”。

  但不難發現,與中資保險公司相比,外資保險的保費收入還相差甚遠。今年1~10月,中國人壽保費收入2902.59億元,人保的保費收入1289.29億元。

  中資保險依然是保險市場上的主力軍。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教授表示,未來10年,國內保險業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變化,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仍然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甚至超不出10%的市場份額。

  2005年,外資壽險公司市場份額達8.9%,從2007年開始,連續3年下降,至5%左右。外資財險公司市場份額則從2005年的1.3%,下降為今年上半年的1%。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外資壽險保費收入483.78億,佔比5.35%,與去年全年其在華市場份額5.23%基本持平;外資財險保費收入35.32億,佔比1.06%,與2009年市場份額佔比1.06%持平。

  普華永道稱,到2013年,外資壽險預計市場份額保持目前5%的水平,外資財險對未來3年的市場份額預期在1%左右。

  郭金龍認為,外資財險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比較低,是因為財險中很大一塊是車險,而交強險業務目前沒有對外資開放,所以造成了外資壽險的市場份額較低。

  “成熟的本土保險公司和正在各地積極拓展的小型保險公司與外資險企可謂勢均力敵。這種激烈的競爭局面導致一些外資合夥人開始考慮稀釋他們的持股,並將運營機制本土化。”普華永道中國保險業主管合夥人林同文稱。

  進退兩難的夾縫

  “外資保險進來的時間短,品牌效應樹立起來還需要時間,在規模上很難與中資保險匹敵,未來的發展只能利用中資保險沒有的優勢來佔據市場。”郭金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説。

  普華永道亞太區精算服務主管合夥人劉淑艷指出:“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許多歐洲保險公司被迫重審它們在中國市場的定位。其他一些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很久但發展不盡人意的外資保險公司也正以長遠嚴肅的眼光看待它們與本土合作夥伴建立關係的可行性。”

  從1~10月的保費收入可以看出,佔據前5位的外資産險公司主要來自日韓,其業務增長勢頭也穩步上行。

  郭金龍説:“我們看到外資産險公司主要來自日韓,主要是這些國家的産險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比重很大,它們主要針對的客戶也是日韓企業。而其他國家的産險在國內的增長勢頭還沒有一個加速的勢態。”

  面對競爭,外資保險公司表現出對中資公司的擔心。

  一家外資保險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中資保險公司經營上比較靈活。”

  而在銀保業務上,外資保險一直想尋求突破,隨著國內銀行紛紛介入保險領域,它們的不安更甚。目前,銀保業務是外資險企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同時也是保險業變化最大的驅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進入保險領域,外資保險公司對銀行保險業發展方向表示憂慮。一些外資險企面對銀行壓力正在尋找新的銷售渠道,而另外一些則希望能夠與銀行合作來繼續享受保險盛宴。

  普華永道香港保險行業主管合夥人韋艾理表示,外資保險企業仍然看好內地的保險市場。但是由於中資銀行的加入使得原本的競爭日趨激烈,更多的外資保險企業正在重新評審其銷售渠道並且正在考慮與銀行成為合作夥伴。

  目前,已經有5家中資銀行涉足外資險企。交通銀行入股中保康聯62.5%的股份,公司更名為交銀康聯;北京銀行入股首創安泰人壽50%的股份,更名中荷人壽;建設銀行入股太平洋安泰人壽50%的股份;工商銀行入股金盛人壽60%的股份,更名工銀安盛人壽。光大銀行入股光大永明保險20%股份。

  不僅如此,不少保險公司已經在臨近年關時加大了增資擴股的步伐,這樣外資保險公司的銀保夢,漸行漸遠。

  來自中國保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險渠道仍由銀行主導,銀保業務佔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而外資保險公司銀保業務比重則更高,有的甚至達90%。

  “外資保險公司擔心,隨著銀行有了自己的保險公司,是否還可以繼續做它們的渠道。”林同文稱。

  同樣,被調查的31家外資公司對新實施的會計準則也憂心忡忡。

  “在新會計準則下,壽險公司市場份額以及産品的組合都將顛覆、重組。”上述外資保險高管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