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9日 08: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正在討論制定階段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初露端倪。26日,參與起草“規劃”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在“2010中國鋼鐵産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鋼鐵業基本確立了8條發展思路,分別為:控制産能過快增長,加快落後産能退出;優化鋼材品種結構,增強産品競爭力;加快沿海基地建設,優化生産力佈局;促進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加快技術進步,促進産業升級;立足世界經濟一體化,實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戰略;打造健康完整的産業鏈,適應鋼鐵行業發展需要;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於寶鋼的湛江項目及武鋼的防城港項目遲遲未獲批復,使得發展思路中的“加快沿海基地建設,優化生産力佈局”一項顯現出鋼鐵業發展思路與國內目前執行的對鋼鐵産能的整體限制不相吻合。
力促沿海發展
“目前我國鋼鐵業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佈局不合理。”李新創在發言中指出,我國鋼廠的産能佈局呈現華北産能過剩、城市鋼廠過多、沿海産能不足的佈局弊病。“鋼鐵工業一半以上的礦石原料需要依靠進口,而我國眾多的內陸城市鋼廠在運輸方面顯然不具優勢。”李新創表示,鋼材消費和原料供應主要在東部地區,而目前沿海産能佈局嚴重不足,“十二五”期間,鋼鐵産能的佈局應遵循“加快沿海、沿江適度、內陸轉移”的思路,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國內鋼鐵産能在沿海佈局方面取得大發展。
而這一論調顯然與國內目前執行的對鋼鐵産能的整體限制不相吻合。對此,冶金規劃院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國內從北向南的海岸線上已經規劃出了多個沿海鋼鐵項目,包括鲅魚圈、曹妃甸、黃驊港、日照、防城港、湛江等,但中央層面對單一項目的遲遲不做批復讓鋼鐵産能的轉移舉步維艱。“如果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們完成了沿海鋼鐵項目的建設,現在國內的鋼鐵産能佈局將優化得多,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將更強。”
上述人士認為,由於金融危機期間各項製造成本較低,是最適宜進行産業佈局調整的時間區間,可惜的是,國內限批新項目的産業政策讓中國鋼鐵業錯過了這一難得的轉型機會。
據了解,正是由於目前國家對鋼鐵産業的政策限制,使得寶鋼已被迫修改其湛江項目的規劃,縮減整體産能規劃。而這一舉動在業內看來,無疑是浪費了湛江的港口優勢,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更為不利。
“很多人認為我國的鋼鐵業已經達到飽和點,但我認為鋼鐵業仍然具有發展空間。”李新創表示,鋼鐵工業達到飽和有三個條件,其一,實現工業化;其二,人均GDP達到4500-6000美元,其三,産業結構調整到位;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鋼鐵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五大産業問題待解
除産業佈局不合理外,中鋼協還提出了我國鋼鐵業面臨的另外五大問題,包括資源保障不力,行業效益差;落後産能過多,環保壓力大;産業集中度低,市場不規範;技術創新滯後,研發能力弱;産品延伸不夠,服務水平低。
尤其在産品延伸方面,中鋼協表示,由於鋼鐵企業的市場開拓不足,造成我國鋼鐵業無論在低水平裝備還是高水平裝備層面都存在重復建設的現象,造成鋼鐵企業産品雷同,缺乏特色。
2009年底,國內熱軋板帶材能力已達到3.6億噸(其中窄5550萬噸,中寬2420萬噸,中厚7590萬噸,寬2.09億噸),裝備水平現代化機組佔生産能力份額逐年增加,隨着新建生産線逐步投産,産能集中釋放,造成鋼材市場階段性結構過剩,鋼材售價下降較快。
中鋼協方面稱,在“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扶持幫助企業解決這方面問題。記者 李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