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外資闖關基本藥物目錄 目標基層醫療市場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7日 2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溫淑萍

  原定於11月初公佈的上海市增補基本藥物目錄,至今還沒正式公佈,陳宇飛不免有些擔心。

  這位南京某醫藥企業主管招投標的副總,剛剛讓自己公司的上百種藥品“擠”進了上述增補目錄。但有消息説,因為上海市增補的這380種藥品,外資藥品的入圍資格被“取消”,所以受到衝擊的外企們正聯合起來找上海市衛生局等部門“據理力爭”,目前談判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

  “不公佈就有變化的可能。”陳宇飛憂慮地説,如果外資藥品也大量進入醫保目錄,國內藥企的藥品就會像現在三甲醫院的銷售現狀一樣,70%的江湖地位被外資藥品霸佔。

  這並非不可能。11月初美國藥物研發與製造商協會 (PhRMA)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國際部總裁克裏斯辛格曾到北京,極力“説服”中國政府將外資藥品納入到國家報銷的基本藥物目錄中去,他們的説法是:“我們願意為中國的醫改出一份力。”

  遊戲規則

  “與外資藥企的談判結果真的不好説,但他們要競標中標的話可以考慮適當降價。”上海市衛生局內部人士對本報透露。

  按新醫改政策設置,國家基本藥物為307種,各省可按用藥習慣增補。增補後的基本藥物在鄉鎮、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要按零差率銷售,醫保的報銷比例不低於60%,二級醫院零差率銷售時,報銷比例保持在50%左右,三級醫院零差率銷售時,報銷比例達到30%。

  而各地在實施中,紛紛將基層的報銷比例提高,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地方將比例提高到了70%以上,但唯一的要求是基本藥物必須價格低廉並保證質量。

  “外資的意思是,他們的藥是原研藥,價格要高些,但衛生局不同意,衛生局在整體增補中,肯定有個價格考慮。”該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正在整治藥價虛高,而外資企業專利期已過的原研藥仍以高價銷售,這是不合理的。

  當陳宇飛第一次聽説 “上海衛生局和社保中心直接將外資藥品入圍資格取消”的時候,他也並不相信,因為距上海不遠的江蘇地區剛剛把部分外資藥企的幾十種藥品列入基本藥物目錄,只不過價格下調達到一半。

  “是否入圍,主要是看遊戲規則。”陳宇飛説,江蘇地區層面增補基本藥物時,設定的遊戲規則是評分制,包括藥品價格的高低、企業規模的大小、銷售額的多少、藥品的不良反應案例等都在評分範圍之內。

  當時,積極應標的諾華、強生、默沙東、輝瑞等外資企業都未競爭過本土企業,被拋棄在增補後的599種基本藥物目錄門外。

  江蘇社保局的一位人士介紹,外資藥企戰場失利的原因主要是銷售額、藥品價格和藥品不良反應及企業聲譽方面。而包括默沙東、諾華和強生在內,今年都遭受了美國FDA的反行賄調查,部分接受了鉅額罰款。同樣,這些企業的藥品多次在國外出現召回。

  “基本藥物,它的出發點就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用藥。”江蘇社保中心人士表示,從政府和地方來説,都希望這塊土壤良性循環,當然也有鼓勵本土企業的意思。

  他認為,基本藥物保障的都是居民的常見病,國內制藥企業如哈藥、雲南白藥、石藥等等,雖然是仿製,但質量已接近於國外原研藥,價格比外資藥低很多,承擔基層常見病的治療完全沒有問題。

  儘管如此,江蘇地區基本藥物目錄增補最終還是對外資藥品開了個口子。而陳宇飛打聽到的消息是,上海的遊戲規則沿襲了江蘇的評分制,或許比江蘇的還嚴格,“沒公佈,一切都有變數”。

  外資的決心

  據了解,目前外資藥企的藥品幾乎佔據了國內所有三甲醫院全年70%的銷售額,國內藥企的市場轉向二級、二級以下醫療機構。但外資藥企似乎已經謀定了基層醫療、醫保市場,即便大幅降價也欲擠入。

  “基層醫療機構可報銷70%,即使價格便宜點,也會保證全年高速的薄利多銷。”在拜耳醫藥的一位高級醫藥代表眼裏,這只是一方面的好處。另一方面是,隨著新醫改重心偏向基層醫療,三年2000億的藥品擴容,及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將首診留在基層,基層藥價便宜吸引居民買藥,這幾方面的因素構成了醫藥企業眼中 “基層醫療機構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圖景。

  為此,外資藥企決心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當時,外資藥企喊得最兇的一點是,中國政府不能光看我們在中國的銷售額,要按全球銷售額評估。”陳宇飛説。IMS的數據顯示,全部在華的外資制藥企業市場份額不足30%。

  外資藥企的決心,令陳宇飛戰栗,因為 “外資藥企的公關是一流的”。

  “外資的抗生素售價低端的也需要20元,有的上百。就是因為外資藥企的財力,將本土的好藥埋葬在了醫生處方筆的另一端。”陳宇飛擔心,隨著外資藥品進入基層醫療市場,更多的、原本優質的、價格低廉的本土藥品會被再次雪藏。而基層用藥經過一段時間後,價格再度被拉高,外資藥品再度佔據較高份額。

  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隨著中國醫藥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其佔世界藥品市場的份額30年來一路上升,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了2008年的8.25%。而藥品終端市場的增長率也達到了20%,超過了國際4.8%的平均水平。中國藥學會理事長桑國衛預測,2011年,中國藥品銷售總額預計達到460億美元,有望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

  多重因素誘惑著外資藥企的決心,而如果外資藥企進軍基層醫療市場成形,就能一手拿著三甲醫院70%的處方單,一手拿著不斷增加的基層用藥單,遊刃于中國醫療市場中。

  “作為本土藥企,這一天很可怕。”陳宇飛手中的茶杯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