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多省市舉行聽證會 專家稱天然氣應謹慎漲價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自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統一將國內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提高了0.23元/立方米以來,全國各大城市相繼掀起了天然氣漲價潮。

  繼重慶、成都、瀋陽、西安、武漢、合肥、長沙、石家莊等諸多個城市舉行聽證實施漲價之後,本月12日,作為我國天然氣消耗最大的城市,北京舉行居民天然氣調價聽證會,通過天然氣漲價0.23元的方案,居民天然氣價格上漲至2.28元/立方米。

  截止到目前這輪天然氣“漲價潮”似乎並未就此停止,反而正在向更多的城市蔓延。近日,鄭州、蘭州等地已先後召開民用天然氣調價聽證會,長春、哈爾濱等地天然氣調價聽證會也即將召開。

  此番天然氣漲價,源於國家發改委“解決隨著國際、國內能源市場供求形勢變化,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日益突出的矛盾。為促進資源節約,理順天然氣價格與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係,引導天然氣資源合理配置,決定適當提高國産天然氣出廠價格,完善天然氣相關價格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初衷。”因此,國家發改委針對天然氣價格調整的“宣言”一齣,隨即拉開了新一輪全國性氣價上漲的序幕。

  非漲不可?

  如果漲價是運用經濟手段來提高對民用管道燃氣的節約,試想,誰會因價格便宜而在家將燃氣沒事燒著玩呢?

  近年來,國內資源和能源領域相繼推行了定價機制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改變過去嚴重扭曲的計劃定價體系,通過價格杠桿,讓資源和能源實現更合理的利用。

  在連續兩年出現“天然氣荒”後,國家發改委負責人日前暗示,我國天然氣脆弱的供應狀況今冬依然“不容樂觀”;有企業更是言之鑿鑿地宣稱:“今年年底我國局部地區肯定還要氣荒,基本無法避免。”而此前,北京、瀋陽、合肥、長沙、重慶、成都等國內多個城市已舉行了天然氣居民用氣價格調整聽證會,也為天然氣漲價鋪平了道路。

  難道天然氣是真的非漲不可嗎?有民眾反問:如果天然氣漲價是為了運用經濟手段來提高對民用管道燃氣的節約,試想,誰會因天然氣價格便宜而在家將燃氣沒事燒著玩呢?

  業內專家表示,如果天然氣漲價是所謂的“理順價格”,那麼民用管道天然氣價格到底是哪“不順”呢?無非就是説燃氣的“批發價”高於“零售價”。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向有兩個——提高零售價和降低批發價,遺憾的是我們的城市管理者總是習慣性地向“薄弱環節”的方向去思考,就是提高民用燃氣的零售價。

  燃氣行業作為公用行業,不單純是企業行為,更多的是社會責任和公益性的體現。即使要調整天然氣價格,今年也不是一個最佳時機。當前,我國正面臨著通貨膨脹壓力,在這樣一個十分特殊的敏感時期去調整燃氣這個真正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的價格,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呢?

  誰該為“氣荒”買單

  三大巨頭是否有足夠動機解決“氣荒”令人生疑,而老百姓也沒有理由為所謂的“天然氣荒”買單 據了解,“天然氣荒”的首要原因是“地下儲氣庫建設相對滯後無法滿足調峰需要”。我國已規劃的天然氣地下儲備庫,大部分據稱仍在“建設中”,形成實際儲備能力的,僅有華北和大港兩個地下儲備庫群,難以承擔全國範圍內的調峰重任。

  其次,天然氣作為21世紀最清潔的能源之一,在我國能源結構的比重也確實偏低。因此,工業用氣用的無序發展,也是造成“天然氣荒”的一個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5年內,我國每年進口的天然氣將超過1200億立方米,到2015年(一説2020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可能將達到50%。其直接後果就是,我國的天然氣供應將越來越多地受制于國際市場産量和價格的波動,天然氣短缺的狀況將會不定期的出現。

  再次,就是我國天然氣行業缺乏競爭機制。在美國,天然氣上遊生産企業多達6800多家,其中年産30億立方米以上的生産商有30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天然氣上遊生産商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國有企業,其中僅中石油一家就壟斷了我國天然氣市場83%的份額。從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久前發佈的三季報中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企業業績均大幅上揚,天然氣業務的表現更是耀眼。這不得不令人質疑,這些企業是否有足夠動機去積極解決“天然氣荒”,讓天然氣價格降下來。顯然,老百姓沒有理由為所謂的“天然氣荒”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