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基本公共服務躋身“十二五”單項規劃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11月24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發改委社會司正在制定《“十二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下文簡稱《規劃》)。

  “這是首次把教育、就業、醫療等各項基本公共服務作為一個體系來統籌考慮,出臺國家層面的規劃。”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認為,相比以往各職能部門分頭制定相應規劃,此次《規劃》有利於政策之間配合協調,對於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戰略指導意義。

  據發改委人士透露,近日發改委召開的《規劃》項目啟動會議上,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態説,《規劃》“十二五”期間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擬由“六根支柱”構成──基本公共教育、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公共文化體育、保障性住房。

  將出臺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準

  上述發改委人士透露,為解決目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範圍尚不明確的問題,目前發改委社會司已經著手研究制定“十二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並將在《規劃》中加以規定。

  其中,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將包括設施、設備、人員配備以及日常運行費用的最低供給規模和質量標準等內容。

  “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準的推出,絕不是一刀切的思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國家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水平。”《“十二五”時期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思路研究》課題組組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姚先國表示。此課題是受國家發改委委託成立,旨在為《規劃》提供研究支持。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參與了“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有關公共服務領域規劃的討論。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建立不僅有利於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也將為衡量均等化水平提供重要工具。

  上述發改委人士透露,為確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落實,“十二五”期間將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評估監督機制,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中有望把基本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指標納入。

  財政轉移支付或與常住人口挂鉤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和難點皆在於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提在於財政能力均等化。”丁元竹強調。

  據悉,目前國家發改委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財政支出的思路是,保證基本公共服務預算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並在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事權的基礎上,突出增加中央對省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

  目前,財政轉移支付額度是依據各地戶籍人口來撥款,這導致人口流入省份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面財政壓力較大,而人口輸出省份相應的壓力較小。楊宜勇透露,在財政轉移支付方面,“十二五”期間將探索建立財政轉移支付額度與戶籍人口脫鉤、與常住人口挂鉤的新體制。

  “目前問題不僅出在中央和省級政府,更突出的是在省級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設落後。”丁元竹指出,縣鄉政府往往是基本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而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普遍存在“財權上移、事權下移”的問題,導致基層縣鄉財政囊中羞澀,尤其是欠發達基層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缺失嚴重。

  丁元竹認為,“十二五”期間應加強完善省級以下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