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內將試水首個燃氣電子競價平臺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最近我們確實要搞天然氣、液化氣的現貨競買交易平臺,但具體推出的時間還沒有確定”,11月23日上海石油交易所市場發展部負責人袁小吾透露。

  最近5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實現了翻番,然而目前國內天然氣定價仍以政府指導定價為主,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通過對資源供應量的控制,完全壟斷了整個市場。

  有知情者稱,上海石油交易所正是出於推動天然氣定價市場化的考慮,推出了天然氣、液化氣的現貨競買交易平臺,這也是國內首個與燃氣有關的電子盤交易平臺。

  通過電子交易系統,買賣雙方的交易可以最大限度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從而最大限度改變過去燃氣市場中“一邊倒”的局面,這必然會推動國內天然氣市場的市場化進程。

  據了解,根據上海石油交易所的計劃,這個交易平臺最早將於11月26日推出,目前它們開始對相關交易商進行操作培訓。

  燃氣現貨競買交易

  易貿資訊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為470億立方米,2006年為566億立方米、2007年為680億立方米、2008年為774億立方米、2009年為873億立方米、2010年預計將達到1072億立方米。

  此前國內液化氣批發價格是以各煉油廠或一級批發商每日發佈的出廠價格為基礎確定的。由於國內主要煉油廠均隸屬於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因此石油央企的意志決定了一定時期內國內液化氣價格的走向;而天然氣價格更是由國家發改委根據石油央企們提供的成本數據,再加上一定的利潤率後確定的。

  “這樣做,不但不利於資源的合理流動,更無法真實反映國內燃氣市場的供需變化”,有中國城市燃氣高層坦言。

  正是源於此,上海石油交易所決心啟動天然氣、液化氣的現貨競買交易平臺。它期望通過電子競價的模式,吸引買家、賣家入場交易,“在交易商足夠多的情況下,市場的價格也就出現了”。

  據悉,目前上海石油交易所已擬定了交易規則的草案,其中包括交易時間、交易規則、保證金數量、交割庫等多項條款:

  交割庫設在申能集團“五號溝”儲氣庫;買方交易商應在賣出底價以上按最小加價幅度的整數倍遞增加價,但每次加價不大於50元/噸的加價幅度。

  上述知情人透露,一些民營燃氣經銷商對競價交易平臺頗感興趣,目前新疆廣匯、河北新奧都已確定成為交易商。

  “它們期望通過這個平臺,發出自己的價格聲音。過去由於資源量小,因此它們在定價上更多處於石油央企跟從者的角色”,他説。

  申能推手

  燃氣現貨競買交易平臺在國內是個新生事物,這是因為國內燃氣資源主要控制在中石油等三個石油央企手中。

  在“以産定需”、燃氣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它們不需要市場的價格。

  然而近年來“氣荒”的壓力,令上海、深圳等地地方政府和眾多非石油央企的燃氣市場參與者對自己的燃氣供給安全感到擔憂,它們期望能夠建立自己的採購渠道和定價話語權,以擺脫對石油央企完全依賴的尷尬局面。

  據了解,此次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現貨競買交易平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申能集團是其背後最大的推手,它將為上海石油交易所提供包括交割庫等一系列保障服務。

  上述知情人士稱,除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之外,申能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LNG(液化天然氣)進口資質的企業。它憑藉控股上海LNG項目的有利地位,已從中央政府相關部委獲得了LNG進口資質。

  有了進口資質,它能夠疏通國內外資源的流通渠道,實現國內燃氣價格與國際價格的間接接軌,從而可能最大限度打破石油央企的壟斷。

  然而也有業內專家對現貨競買交易平臺的前景謹慎樂觀。

  “國內最大的資源提供商是三個石油央企,通過控制資源供應量,它們還是能夠操縱國內市場的供需形勢,申能的力量畢竟還太小。”上述業內專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