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第一時間.讀報 2010-11-24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4日 10: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

  繼續關注物價調控。《新華社》説,昨天,國家發改委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配合有關機構降低農産品流通成本,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加大對價格上漲較多商品的價格巡查、檢查力度。比如,確保12月1日起落實完善農副産品綠色通道政策;各個地方要立即著手開展規範和降低集貿市場攤位費、超市進場費等相關收費的工作;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加大清費降價工作力度;繼續降低部分偏高的藥品價格。這是發改委兩天之內第三次發出對物價調控的強力信息。另外,財政部也已會同民政部,指導各地採取適當調整城鄉低保標準或補助水平、發放臨時生活補助、一次性補貼等措施。那麼,各地反應如何?

  先來看看北京。《新華社》説,北京在今年第四季度為22.3萬餘名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一次性臨時生活補貼,具體標準為每人100元,將於11月底發放到位。還準備建免攤費早市,同時鼓勵有條件區縣建免費攤週末市場。

  《大眾日報》説,上海控制菜價已經小有成效,根據上海市農委昨天提供的最新數據,上海郊區青菜田頭交易價已回落至每公斤7毛錢。在扶持本地綠葉菜生産的同時,上海市農業部門推進郊區農業生産合作社在城區菜場開闢專櫃,並研究設立青菜最低收購價和綠葉菜綜合價格指數保險。

  河北省則啟動了價格應急監測預警機制,每個區市都要選擇一個大型農副産品批發市場,每天監測報告糧油及主要副食品批發價格變動情況。主要農産品和農資的價格監測也由週報改日報。

  説起來,各地有各地的做法,真正行動起來,辦法很多,對此,《新華社》評論説,各地陸續出臺的惠民舉措,無疑是冬日裏群眾感受到的最大暖意。能否及時有力地為困難群眾驅寒送暖,為低收入群體撐起抵禦物價重壓的“保護傘”,是對各級政府民生情懷的考驗,也是對各地社會救助和保障機制的一次檢驗。

  下一個話題。

  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説法,接下來是讀報留聲機。

  CPI上漲 職工可要求企業加工資。這是今天《新華每日電訊》一篇文章的標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強勁上漲,讓人們的菜籃子有點重。正在審議的《浙江省集體協商集體合同條例(修訂草案)》規定裏面有這麼一條,本地區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的,勞動者一方可以提出增長工資的要求。希望更多的地區能推出這樣的利民規定。

  現在根本就不是拾棉花,是在“撿錢”。這是《新華每日電訊》文章中的一句話。今年,由於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用工荒”,內地來新疆採摘棉花的農民工急劇減少。與此同時,採摘棉花的費用不斷提高,拾花工的勞務費甚至超過每公斤3元。很多人僅僅兩個月就可以拾出一萬元的勞務費,這相當於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

  漲價聲中,只有家電另類。這是《南方日報》的文章標題。在CPI不斷走高,柴米油鹽一片“漲聲”中,家電不僅沒有漲價,反而經常打折促銷。首先是因為其原材料基本都是提前大批量購買的,最近的漲價對現在已經進入賣場的成品沒有影響,但是,漲價肯定將體現在以後新産品上。

  為觀眾奉獻一場全本秦腔大戲,門票只收一元錢。這是《光明日報》文章的一句話。《光明日報》説,針對許多秦腔觀眾年齡偏大、收入偏低、消費意願不強的特點,渭南市決定在每週五晚上,為觀眾奉獻一場全本秦腔大戲,門票只收一元錢。為了解決資金缺口,渭南市財政每年拿出12萬元給予演出補貼。“週末一元劇場”愉悅了群眾,使古老的秦腔藝術得到了傳承。這個價值用錢是買不來的。

  好,歡迎回來繼續讀報。

  電影《手機》中,嚴守一有句名言叫“不管你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你手中的手機總能暴露你的行蹤”,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説,現在,這句話已經逐漸延伸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最近一段時間,像“只要提供手機號碼,隨時掌握對方行蹤”、“拷貝一個他的號碼,短信、電話盡在您的掌握”等真真假假的資訊滿天飛,“被追蹤”、“被定位”、“被窺探”開始困擾甚至威脅人們的生活,gps定位設備比較便宜,只需要幾十到幾百元,甚至淪為不法分子掙錢的工具。面對手機定位,我們的隱私如何保證?
  
  《新華每日電訊》説,根據相關規定,監控器材屬於國家專控産品,銷售及購買都要經過嚴格審批。即便是公安機關以此查找犯罪嫌疑人,也得審批。未徵得機主同意就定位他的位置,侵犯了個人隱私權。如果使用這種手段來獲取商業情報,還可能被認定竊取商業機密,涉嫌犯罪。而對與竊取國家機密,則程度可能會更加嚴重。現在這些監控設備隨處都有,如果造成嚴重後果,可以追究民事或者刑事責任。但如果還沒有夠上違法犯罪,目前就很難去界定和管理。

  目前在韓國,利用手機獲取定位信息服務的人大約有400多萬。韓國的法律也有詳細規定,任何公司必須有政府的許可證才可以蒐集定位信息,並且有許可證的公司只能將信息告知被跟蹤人指定的人員,以方便在野外營救、報警救援、物流配送、旅遊等方面獲得幫助。跟蹤對象也可以隨時取消這種服務,或選擇手機上的“隱藏”選項而暫時“失蹤”。這或許能給我國的手機定位監管帶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