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4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就在幾天前,愛爾蘭總理還堅稱不需要援助,而在22日接受援助後,國內立刻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另外,面對援助,葡萄牙西班牙也都堅決地説了不,回想今年3月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也曾表示,將不會在任何情況下需要歐盟和IMF的幫助。為何國際援助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讓各國都避之不及?
可以説,援助是柄“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幫助應對危機,但另一方面卻使接受援助的政府交出部分經濟主權。以愛爾蘭為例,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愛爾蘭提供的援助計劃附加了嚴格的條件,愛爾蘭將不再是一個低稅收國家,其稅率將調整到正常水平。愛爾蘭政府現行公司稅僅12.5%,不到歐元區平均水平的一半。正是由於稅率低,不少跨國企業將愛爾蘭設為其歐盟總部所在地,並讓愛爾蘭成為外部資金投資歐盟的中轉站。另外,愛爾蘭將面對不可避免的財政緊縮。政府將在下個月向議會遞交明年的預算案,其中就包括總額60億歐元的財政“瘦身”方案。愛爾蘭工會組織就表示,將會于近期組織罷工和流行活動,抗議政府的緊縮政策。這一幕不禁使人聯想到希臘,今年5月份,希臘接受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在此前後,希臘工會組織了多次大罷工和大遊行。在雅典街頭,憤怒的抗議者舉著標語:“我們的錢到哪兒去了?”,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政府削減財政赤字政策的不滿,而削減赤字正是希臘獲得國際援助的先決條件。這正是如今的愛爾蘭將要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