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專家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價格調控“組合拳”政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0日 16: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控制物價上漲勢頭有利於國計民生

  ──專家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價格調控“組合拳”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江國成 崔文毅)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如何理解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和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政策措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遏制物價上漲勢頭需要採取哪些長效機制?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專家和消費者。

  及時果斷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

  正在美國講學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18日説,國務院出臺的穩定物價總水平對策表明政府對遏制物價上漲勢頭“十分重視”。這些問題是兩年來國際和國內經濟和金融多重矛盾的綜合體現。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屬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觀經濟研究處處長王軍認為,政府果斷採取的綜合性對策是“到位的”。

  他説,儘管10月份CPI為4.4%,屬於溫和通脹,但許多人感受到消費物價上漲的壓力比較大。這是因為CPI“一攬子商品”構成中食品所佔比重較大,而能源、居住等方面所佔比重較小。國家果斷出臺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的措施,不僅有利於保障民生,也有利於管理通脹預期,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王軍認為,消費價格總水平的過快上漲不僅直接增加了城市中低收入生活的壓力,也會影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利於管理通脹預期。當前乃至“十二五”期間國家應堅決控制通貨膨脹。

  他建議:“2011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和主要目標是保持國內物價和産出穩定,既要繼續遏制國內資産價格過快上漲,又要防範通脹風險加大。”

  應急措施有望“立竿見影”保民生

  17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多項應急措施,包括增加越冬蔬菜供應以及增加成品油産量、增加對大中專院校困難學生和食堂補貼、 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偏高收費標準、重點打擊合謀漲價和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專家認為,這些措施有望短期內在減輕中低收入人群生活壓力方面取得明顯效果。

  許光建説,政府決定向大中院校困難學生等低收入群體增加補貼,減輕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王軍説:“我們認為,國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通貨膨脹已從預期轉化為較為嚴重的現實壓力。”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採取的短期措施能迅速扭轉社會對物價走勢上漲的預期,在保障民生方面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王軍的話道出了許多普通市民,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心聲。一些消費者得知國家將採取措施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消息後,認為這些措施會産生積極的作用。

  家住北京四季青橋附近的岳大媽告訴記者,大白菜是北京許多人冬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現在大白菜的批發價是六毛一斤,零售價已經漲到一塊錢一斤了。往年我儲存過冬的大白菜都是兩毛錢一斤,過年的時候也才七毛錢啊!但願政府的措施能管用,把菜價儘快降下來”。

  “我現在最怕聽到的兩個字就是‘漲價’,水價、電價、天然氣的價格都還要漲。現在國務院開會控制物價上漲,希望能把價格管好。”家住北京四道口附近的退休職工呂女士説。

  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更注重長效機制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了堅持扶持生産、保障供應與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結合,實施短期應急措施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等要求。

  對此,許光建説,由於農産品食品價格上漲是一年多逐步積累起來的,是和我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率先出現恢復性增長相伴隨的。因此,治理通貨膨脹,抑制農産品和食品價格要著眼于長遠,採取短期性的行政手段可能很難取得實質性成效。

  他説,政府在食品價格上漲時必須平衡好城市居民和廣大農民的利益。農産品和食品價格的適度上漲,不能不説是增加農民收入一條重要的途徑,而且也有利於調整農業生産結構。

  王軍認為,在當前的物價形勢下,政府採取臨時干預措施,遏制價格上漲勢頭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時更要注重建立健全必要的長效機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遏制物價總水平過快上漲、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我們建議明確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將3%-4%作為中長期宏觀經濟政策的控制目標區間和警戒線,中央銀行運用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力爭使通貨膨脹的實際值和控制目標相吻合。”王軍説。

  他説,為更好地控制通脹,有必要繼續收縮目前已過於氾濫的流動性,適當控制貨幣發行量,繼續提高利率,釋放更強烈的緊縮信號,逐步消除負利率格局。

  他還建議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增加債市的容量及品種;放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及範圍;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儘快推出國際板業務,並通過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等多種措施嚴防熱錢的過度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