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噹噹上市:李國慶“搬箱子”網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9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美國時間11月17日,噹噹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擬在美國發行不超過2億美元美國存托股份(ADS)。噹噹網提交的文件顯示,其股票交易代碼為“DADA”,計劃融資2億美元。

  “噹噹曾經被人詬病為‘搬箱子’的公司,而不是互聯網公司。噹噹能上市是將‘搬箱子’進行到底的結果。”噹噹網聯合總裁、共同創始人俞渝不久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道。

  正望諮詢首席分析師呂伯望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互聯網使“搬箱子”的公司上市,是互聯網的勝利,證明了互聯網技術對傳統公司的再造能力。

  博弈投資者

  北京市東二環邊的第五廣場,俞渝從噹噹網總裁辦公室裏向外望,可以看東二環對面的保利大廈及港澳中心。第五廣場是去年剛剛完工入住的豪華寫字樓,幾個月前,俞渝的辦公室還在北京安定門外的三利大廈四層,樓層老舊,辦公室狹小。“噹噹就要上市了,要換個面貌了。”搬家時,俞渝對員工們這樣説。

  夕陽西下之際,俞渝有時候喜歡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裏,思考噹噹的未來,偶然回首過去。噹噹不僅即將登陸紐交所,更重要的是,她與丈夫李國慶仍然對這家公司擁有著控制權。

  招股書顯示,噹噹網CEO李國慶持股38.9%,擔任聯合總裁的俞渝持股4.9%,夫婦兩人持股總計43.8%。

  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1997年,俞渝與丈夫李國慶一起創辦噹噹網,做圖書零售。與一般的互聯網業務不同,圖書零售需要倉儲、物流,從供應商那兒拿貨也需要一大筆現金。剛剛創立的噹噹需要融資。

  1997年,噹噹獲得700萬元創業基金,1999年獲得來自IDG、盧森堡劍橋、軟銀等第二輪共計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驚險的博弈出現在第三輪。2003年,老虎基金準備投資噹噹1100萬美元,按照第二輪融資的口頭承諾,IDG、軟銀、盧森堡劍橋答應噹噹網若能成功上市或進行第三輪私募時,李國慶、俞渝為首的管理團隊將增持18%股份。

  IDG、軟銀、盧森堡劍橋三家投資方一致拒絕。李國慶、俞渝為首的管理團隊則態度堅決:如果拒絕老虎基金,高管將辭職做一家類噹噹的公司,資金則為老虎基金投資的1100萬美元;或者將噹噹賣給亞馬遜。投資者最終屈服,老虎基金進入,李、俞二人為首的管理管隊持股增至51%。

  2006年,DCM、華登國際等4家風險投資機構聯合注入噹噹網3000萬美元,管理層股權基本不變。

  此輪融資形成了噹噹目前的股權結果。呂伯望預估,噹噹市值會超過10億美元,李因慶、俞渝身家因此將超過4.3億美元。

  書中自有黃金屋

  李國慶與俞渝始終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噹噹招股説明書顯示,其2007年、2008年、2009年第四季度的銷量同比分別增長66%、71%、77%。

  凈營收方面,2007年約為4.47億元,2009年為14.57億元(約為2.18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約為80.6%。2010年前9個月約為15.71億元。今年前9個月,噹噹網的銷售額增長了44%,達到1.976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噹噹網實現了盈利。2007年噹噹網凈虧損7050萬元,2008年凈虧損8180萬元,2009年實現凈利潤1690萬元(約為250萬美元),2010年前9個月約實現凈利潤1600萬元(約為240萬美元)。

  噹噹招股説明書摘要顯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噹噹網站提供圖書約59萬本,是中國最大的圖書零售商。噹噹網同時銷售母嬰用品、小家電、服裝、化粧品等,向“網上沃爾瑪”轉型。

  李國慶認為,從圖書商店向“網上沃爾瑪”及“平臺B2C”轉型之後,噹噹的想象空間更為巨大。噹噹網招股書稱:借助本次融資,其將擴大産品門類,同時拓展物流能力、改進底層技術。

  第三方調查公司OpenBook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圖書市場(不包括報刊、雜誌及教科書)規模在2005年約為234億元,2009年達到313億元。而互聯網用戶的增加則帶動網上圖書零售增加。

  網絡“搬箱子”

  夫妻創立,沒有什麼背景,面對的對手卻是新華書店這樣的龐然大物。噹噹創立之初,很多質疑它就是搬箱子的公司,不是互聯網公司。

  李國慶並不這樣認為。他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用互聯網搬箱子,就能搬得不一樣。“是互聯網給他們提供了趕超巨人的可能。”呂伯望説。

  擁有如此市場份額,噹噹面對上遊內容提供商時,就擁有了更大的議價能力。俞渝告訴記者,對於很多出版社,噹噹網上的銷量佔據了其15%-25%的銷售量,噹噹成為其最大渠道之一,因此出版社都願意把最新的書以最優惠的價格給噹噹。

  在互聯網上“搬箱子”成就了噹噹,但它仍然是個苦活,物流、倉儲、配送夥伴管理等,都是苦活。招股説明書顯示,噹噹在中國擁有1000名供應商,有遍佈全國的支付網絡及配送服務能力,能在全國750個城市提供貨到付款的服務。

  “搬箱子”利潤也不高。噹噹招股書顯示,今年前9個月凈營收15.71億元,凈利潤僅1600萬元。

  噹噹的遺憾是沒有做成“中國亞馬遜”。而這正是其當年向風投講的故事。今天的亞馬遜依靠遍佈全美的IT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已經向雲計算邁進,站在産業最前沿,與微軟、谷歌等全球互聯網巨頭同臺競技。

  而噹噹的核心競爭力仍然是“搬箱子”,比如面對上遊(出版商)議價的能力,對合作夥伴(倉儲、配送、物流服務提供商)的管理能力,公司內部對成本的控制能力。

  很顯然,“搬箱子”與“雲計算”相去甚遠。一位業界人士就此評價説,“技術能力的缺失,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痛,何止噹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