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農業貸款應喚醒“沉睡資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9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無論以後改革發展的到什麼程度、什麼境界,服務‘三農’的責任永遠不要丟。”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下稱“重慶農商行”)董事長劉建忠説。

  2008年,重慶農商行掛牌,成為全國註冊資本金最大的農商行。截至今年8月末,重慶農商行資産規模2645億元,居全國第20位、全球第481位。

  在整體“長大”的情況下,重慶農商行對涉農貸款熱情不減。截至今年8月,重慶農商行的涉農貸款餘額達477億元,佔各項貸款的40.73%,比農商行成立時增加180億元,增幅60.59%。考慮改制以來核銷、置換因素,涉農貸款餘額為535億元,佔貸款總額的43.49%。

  大量的農業貸款並未影響重慶農商行的利潤。2009年重慶農商行實現利潤總額19億元,2010年前8個月實現利潤總額27.7億元,增長幅度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重慶農商行摸索出了“以城帶鄉”的路徑,即將所有下屬機構分為城市支行和三農支行,在保證三農支行資源配置的情況下,城市支行再對其進行反哺。

  與北京、上海、江蘇等地不同,重慶的經濟格局是“大城市帶大農村”。因而,其改革也就具有全國範圍的試點意義──農業人口占比超過50%地區的農商行該如何改革、發展。這也是當初相關部門同意重慶農信社改制翻牌為農商行的意義之所在。

  涉農貸款佔比40.61%

  《21世紀》:銀行資金配置存在“虹吸現象”和“馬太效應”疊加的問題,縣域資金外流現象嚴重,如何保證資金下鄉?

  劉建忠:資金的逐利性決定了資金總是趨向投資項目多、效益好、有安全保障的城市流動。重慶農商行改制以來一直堅持“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結合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市情,始終把縣域作為農商行最主要的業務陣地。至年8月末,涉農貸款餘額477億元,佔貸款餘額的40.73%,比農商行成立時增加180億元,增幅60.59%。

  《21世紀》:重慶農商行做了哪些安排,保證農業貸款?

  劉建忠:為了儘量降低“虹吸效應”和“馬太效應”對當地縣域經濟的影響,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資金“取之縣域,用之縣域”。

  比如在機構設置方面,將全行劃為城市業務和“三農”業務兩大板塊,將主城區支行和總行營業部劃為城市業務支行,主城區以外的31家支行劃為“三農”業務支行。

  在總行經營管理層下設立了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專門研究全行三農金融業務的發展戰略規劃;單獨設立三農業務部,推進業務的管理和發展,設立農戶金融服務中心、農業産業化金融服務中心、農村金融産品研發中心,專司三農業務指導、條線管理、營銷服務、激勵考核等職責。支行層面,專門成立“農戶貸款中心”。

  《21世紀》:傳統意義上説,農業貸款的風險比較大,在加強考核的情況下,員工做農業貸款可能面臨收益和風險不對稱。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劉建忠:首先將農村業務支行的考核利潤績效計提比例由10%提高到12%,也就是説,在同等利潤的情況下,農村業務支行可提取更高的績效。城市支行和農村業務支行同樣取得1000萬元的利潤,城市業務支行可提績效100萬元,農村業務支行則是120萬元。

  其次,考核各支行利潤時,對各支行農戶貸款、農業産業化企業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其他經濟組織直接用於農、林、牧、漁的生産、加工、流通等用途貸款按其利息收入的20%直接調增經濟利潤。

  此外,在18家三農業務支行的35個分理處進行農戶貸款改革試點,直接按農戶貸款利息收入的20%獎勵客戶經理。從去年8月份開始,我們在6家支行的6個分理處試點農戶貸款管理改革,探索試點客戶經理制,將農戶貸款利息收入的20%直接獎勵給信貸員,提高了信貸人員的積極性。今年將試點的範圍擴大到18家三農業務支行的35個分理處。至8月末,認購貸款7.49億元,比試點時增加1.6億元,不良率0.97%,累放貸款超過1萬筆,金額近5億元。

  四是在當前宏觀調控加強的前提下,堅持不控制“三農”業務的信貸規模,要求區域中心支行和農村業務支行按不低於當年存款增量的50%或貸款增幅不低於存款增幅的原則確定“三農”貸款的增量計劃。

  跨區經營不局限于並購

  《21世紀》:去年你們在江蘇張家港設立了一家村鎮銀行,四川、雲南的村鎮銀行也在籌備之中。黃市長此前曾提出,希望重慶農商行逐漸在長江上遊設立分行,實現跨區經營。村鎮銀行在重慶農商行的作用和地位是什麼?

  劉建忠:這是我們進一步解決農村地區金融資源可得性,實現農村金融普惠,積極探索支農新方式的重要舉措。農村金融機構及服務體系一度相當薄弱。直到2009年末,全國還有2000多個鄉鎮沒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

  其次,發起組建村鎮銀行,除了能達到延伸業務觸角和範圍的目的外,更為“實際”的一點是,在本地區既定數量的村鎮銀行名額內,搶先佈局,在未來激烈競爭中贏得先機。第三是,可以發揮比較優勢,差異化競爭,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21世紀》:今年銀監會下文鼓勵優質的農商行兼併重組地方信用社。重慶農商行有無這方面的考慮?

  劉建忠:未來如何實施跨區域發展,將根據所處不同發展階段特點,結合地方實際而採取最適合的方式,在業務發展思路上堅持規模與特色並舉的發展模式。

  至於是否會以並購一些負擔較重的農村信用社,實現跨區域發展,我想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當地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狀況,希望其不良資産的消化和利潤持續增長在未來穩步經營和發展中是可以實現的。二是業務經營是否滿足當地經濟發展。三是與我行戰略發展佈局相適應。重慶農商行成立後,提出立足重慶,面向西南,輻射全國的戰略發展方針,最近幾年來,我們在重慶市的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初步走出去的區域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

  未來我行的跨區域發展,在結合當地實際的前提下,既不排除通過並購一些地方農信社來實現,但也不會僅僅局限於此。

  農業貸款應喚醒“沉睡資産”

  《21世紀》:國務院出臺了很多措施鼓勵農業貸款,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業貸款還是很多銀行不願意做的業務。農業貸款最大的風險和困難在哪?如何解決?

  劉建忠:三農業務最大的風險在於農業自然風險大,受天氣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比較嚴重;其次是信貸擔保缺位,如農房、農村土地等三農重要資産目前法律規定不能抵押;以及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缺失,缺乏相應的農業保險和政策補償。

  這些我們在三農業務風險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比如以信用風險為重點的三農業務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準入、流程、考核等多個方面,對三農業務全過程的風險管理作出明確規定;完善“三農”信貸業務定價模型,合理確定不同類型“三農”客戶的貸款利率,提高利息收入覆蓋風險的能力;引入保險機構對業務風險進行補償,如向貸款客戶提供“安貸寶”、“安信寶”等産品,合理對衝貸款風險;積極引入擔保公司對三農業務貸款進行擔保。

  重慶農商行縣域業務不良貸款率連年下降,撥備覆蓋率不斷提高。按照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餘額從成立時的82億元降至32億元,不良率由11.5%降至2.73%,撥備覆蓋率由42.3%上升至167.2%,撥備充足率由103.3%上升至344.9%,徹底扭轉了風險突出的局面。

  不過,農業貸款不僅是一個純商業性的活動,需要多部門的配套措施。比如,當務之急要解決三農信貸擔保難問題,儘快出臺農房、農村土地抵押相關法律法規,喚醒農村“沉睡”的資産。

  《21世紀》:“沉睡”的資産有多大規模?

  劉建忠:2009年重慶市有農房面積9億平方米,宅基地面積近600萬畝,承包耕地面積超過2000萬畝,林地面積約6200萬畝,粗略估算可作抵押價值約6000億元,若按30%的抵押率,可融資1800億元。

  但目前除林權能抵押外,其餘都不能抵押。所以能不能通過一些手段,在保證土地總面積、耕地性質、糧食産量不變的前提下,賦予農民對土地、房屋相對完整的産權,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房屋的處置權、收益權和抵押權,使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物權化、股權化,土地能夠按照市場效益原則自由流動,真正反映農民土地、房屋的價值,從根本上解決三農貸款抵押品缺乏的問題。

  這樣對於銀行而言市場空間放大,風險也會降低,農戶則可更大限度的獲得貸款。目前我們在石柱支行進行了農房抵押貸款試點,儘管在縣房管局進行了抵押登記,但在農房處置、轉讓等方面仍存在諸多政策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