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11: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國家統計局11日發佈數據,10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創25個月來新高。而PPI增速出現趨穩走高的勢頭,也再次向市場傳達出通脹壓力走強的信號。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增長較為強勁的態勢下,管理層在控制通脹上不再有任何顧慮,預計貨幣政策收緊步伐可能加快,總體基調將從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年內二次加息的幾率大增。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11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論壇2010年會”上就明示,央行將繼續靈活運用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增強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
其實, 10月份CPI創新高早在預料之中,市場還預見後兩月CPI漲幅將有所放緩,但不會大幅回落。
“未來國際貨幣氾濫和國內流動性短期難以快速收緊、食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走高、大宗商品輸入性因素等通脹壓力仍將中長期存在,再加上今年年初物價較低的基期效應,物價可能在年底至2011年初有所回落之後再度上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説。
當前的貨幣政策也被認為是造成物價上漲的推手,特別是美國二次寬鬆後,國內學者呼籲調整貨幣政策防通脹的呼聲漸高。
美國近日出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國內學者認為這將促使國際資金向中國流入。而此前,跨境資金流動的加劇已然通過外匯佔款迅速增加的方式有所體現。
對此,胡曉煉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應該作出相應的反應,應該繼續堅持把處理好經濟穩定持續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貨膨脹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任務。
胡曉煉説,在經濟復蘇緩慢時期,短期內通貨膨脹還不是威脅,但較長期的低利率水平和大規模量化寬鬆的政策對於長期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在還很難斷定。目前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即貨幣貶值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這對未來通貨膨脹的影響和如何傳導都是值得關注的。
陸志明認為,隨著美聯儲二次量化寬鬆政策的推進,為有效控制通脹預期,貨幣政策可能需要提前採取新的緊縮手段,循序漸進地採取包括準備金率和基礎利率在內的主要貨幣政策手段收緊過剩流動性。
在貨幣政策的取向上,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稱,在防通脹已成為未來一年中都將擺在首位任務的情況下,明年的所有宏觀政策工具將“齊上陣”。
他預計,明年M2目標將低於17%,很可能下調至不高於16%的水平。準備金率也將經歷一段密集上調期,利率也將頻繁上調。而從年內看,仍存在1次加息和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則認為,不排除當外界對負利率的聲音很高時,央行通過被動加息2-3次來影響市場預期,抑制資産泡沫化和投機行為。這種加息更多的是應景式的,作用沒有主動型連續加息大。
但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認為,當前的物價上漲不是貨幣發行過多導致的,因此不能在貨幣政策上尋求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