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歡迎全球高糧價時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美國農業部日前再次下調主要農作物産量預期,預警糧食供應短缺,將增大全球糧食商品通脹的壓力。

  對於近來全球包括玉米、棉花、糖、大豆、小麥、蔬菜等系列農産品的價格大幅上漲,不少意見認為,全球環境和氣候惡化、頻繁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週期性減産是糧價上漲的導火索。而從全球以美元為代表的貨幣超發與貨幣價值貶值,則是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直接動力所在。紐約棉花期貨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全球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在過去六個月上漲了57%,大米和糖的價格分別上漲了45%和55%。

  糧食價格在全球商品價格傳導鏈條中,往往是一個大通脹週期到來前,最後反映的信號。和其他産業相比,糧食産業面對的終端市場的大眾性以及其所關聯的政治壓力,往往是過剩資金和投資資本相對較晚的選擇,而且是在其他商品和産業的投機利潤空間相對飽和時。不過,由於糧食産業和世界環境變化的高度關聯,以及農業人口在政治經濟權力利益分配結構中的弱勢地位,讓糧食投機和糧價的上漲,帶有獨特的正義性特點。

  環境污染和環境退化給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在嚴重的地球災難到來前,局部氣候災害導致的糧食減産和糧食供應緊張,是提高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變化警覺度的有利因素。今後很有可能的是,通過一次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危機,將最終促成全球各國政府放棄勾心鬥角的短期利益博弈,針對全球環境惡化和氣候異化採取聯合行動。

  全球過剩資金在黃金、基礎能源等領域投資的集中程度,給利潤上漲空間形成自我抑制時,更多新的過剩投資轉向糧食商品,符合投資安全與牟利邏輯。受到政治壓力,許多國家都存在這種現象,即多數資産和商品價格上漲幅度和速度,都會大大高於基礎農業的糧食産品。對於一國之內,糧食價格的上漲,往往就是本幣貨幣貶值、其他商品通脹後,糧食商品要彌補成本上升和利益損失的價格補漲。這種價格鏈條,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當政治結構和既有制度傾向於犧牲農業人口利益時,以商業利潤為目的的投機資本和全球糧食投機,反而作為強勢資本主義的另類案件,促進了社會公正和利益公平。

  同樣出於對農業人口的權利公正性的考慮,面對全球的糧價上漲潮,歐美許多分析意見都反對為了全球糧食援助,而限制糧食價格。服務於全球糧食援助項目的歐美官員也承認,要通過向市場購買糧食商品的方式,維持全球糧食援助並且不打擊全球糧食價格。自從工業化和技術革命帶來帝國政治,以及後來工業化國家主導全球秩序至今,全球經濟利益分配中,農業國家或者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一直在全球工業和商品鏈條中遭受利益盤剝,或者至少是缺乏對全球不同商品定價和利潤分配的應有話語權。當全球工業化的進程,和工業對自然環境的索取,導致全球工業和農業的供應比例出現拐點性變化時,當更多的發達國家重新把農業視為供應緊缺行業時,後工業化國家的地位和全球利益分配機制,也許會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