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證券市場 >

從戰場到主體 A股借殼呈現三大新特徵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每逢歲末年初,都會上演“借殼重組”行情。截至11月以來,今年資本市場的借殼上市案例可謂層出不窮。不過,本報記者通過研究發現,今年A股借殼市場呈現三大新特徵:深市主板公司比較活躍;借殼主體呈現行業多元化;有些借殼有前兆可循。

  深市主板“績憂股”異動多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深市主板發佈借殼方案的公司達到了20余家,尚不包括有借殼方“現身”但方案尚未披露的上市公司。相對於滬市主板公司,深市擁有相當數量市值小的公司,除了那些ST公司外,其中那些業績連年微利或下滑,但資産情況相對清晰的公司也容易成為借殼對象。有熟悉並購重組業務的投行人士分析認為,深市主板由於缺乏“新鮮血液(IPO)”進來,那麼通過借殼、資産注入等方式引優秀資産入場,則可以起到活躍深市主板的作用。而且,這樣也能倒逼“績憂”公司改頭換臉。比如,近期漲幅驚人的*ST威達及*ST阿繼就是深市主板公司。

  今年最典型的借殼案例是“老大難”*ST威達。雖然該公司一直未曾暫停上市,但因為整改未完成,自2008年2月18日開始一直處於停牌狀態,並於2008年3月7日涉嫌虛假信息披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在這期間,公司也開始了籌劃進行重大資産重組,雖然從2008年開始重組方盛達集團已經開始磋商重組事項,但直到今年5月5日,*ST威達方才披露重組預案,重組方將內蒙古銀都礦業62.96%股權與公司全部資産進行置換。從原來的生物製品到如今的有色金屬開發,*ST威達從一個績差公司變身成如今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有色金屬股,股價更是一飛沖天,由停牌前的6.64元漲至近期31元。

  通過重組*ST阿繼實現借殼上市的佳電股份則是另一種“預期”,由於公司大股東存在著困擾多年未完成的股改承諾,因此*ST阿繼的重組勢在必行,只不過由於哈電集團原計劃注入的資産與其H股上市公司相關,因此注入A股可能性很低,因此困擾著公司的是重組的方式和重組方花落誰家的問題。而公司在幾個月的停牌之後,拋出了通過資産置換注入佳電股份股權的方案,作為特種電機龍頭的借殼方資質被市場看好,由此公司股價也連續漲停至今。

  借殼主體發生明顯變化

  據上證報資訊初步統計,截至11月,實施借殼的公司包括了三環股份、*ST光華、*ST匯通、領先科技、武漢塑料等20余家公司,其中ST類公司佔到了一半。而借殼方涵蓋了能源、石化、金屬、傳媒等多個領域,以往幾年非常熱衷於借殼的房地産企業幾乎“銷聲匿跡”,這顯然與國家從嚴調控房地産政策密不可分。

  從今年深市主板借殼案例看,借殼方呈現了行業多樣性,而且具有明顯的市場熱點傾向性。例如“三網融合”背景下,武漢塑料和光華控股,分別對應的是湖北省廣電網絡整合以及廣東有線網絡資産的整體上市;領先科技、三環股份分別為中油金鴻和湖北能源借殼,天然氣和水電均為公用事業領域,資源類的*ST威達、*ST偏轉更是引發了市場的熱議。但與此同時,房地産公司的借殼已經淡出人們市場。一個最鮮明的例子是,今年綠景地産通過重組將獲得海航集團注入旗下酒店類,而該公司原借殼方香港天譽置業的退出就是礙于內地房地産業務發展受限,由此才放棄殼資源。當然*ST炎黃昨日也披露稱,鋻於目前國家對房地産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導致各方原協議在執行中存在不確定因素,經潤豐投資集團提議並經各方友好協商,終止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産協議》及相關協議。此外,*ST方向、ST星美因房地産調控等因素,均放棄重組或先行撤回申請,“伺機而動”。

  借殼前夕或有跡可循

  比起擁有重組預期的ST類公司,很多市值小、資産相對乾淨的殼資源往往更容易成為市場的黑馬,例如領先科技。值得注意的是,領先科技被借殼一事事先曾有重要徵兆——重要股東減持。去年,公司曾有過重組擱淺的經歷,而此時公司二股東泰森科技一直未曾減持。但在今年6月7日開始,泰森科技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460萬股,而此後6月10日火速停牌,並於7月13日復牌披露了方案。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借殼方中油金鴻100%股權對應凈資産為12億元,預估值達到24億元,從2007年開始的三年間,有7家PE輪番入股中油金鴻,共計為其貢獻了近9億資金。同時,盈利能力扭轉得十分迅速,近三年毛利率高達45%至50%,遠超同業上市公司水平。從而使得業務類似于“萬金油”的領先科技變身成為天然氣運營商。由此,預案一齣,各路基金瘋狂“搶奪”,股價節節攀升。

  從領先科技這樣的公司看,其以往的表現是“無業績無調研無基金”,極容易被人忽視。不過這樣的公司因為市值小以及較為清晰的資産情況被挖掘,成為“黑馬”,也有助於改善長期以來“乏善可陳”的業績。

  相類似的公司還有8月披露重組方案的*ST玉源。方案披露之前,公司第二大股東九台投資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而目的是為公司還債。此後,公司還高價出售兩筆虧損資産,連續獲得多個“紅包”讓公司的關注度提高。而在今年8月底,公司發佈了定增預案,募資以還債、購礦及探礦。

  如果是高度關注相關公司的投資者,很可能從上述行為中尋找出“蛛絲馬跡”,不過,有跡可循也並不代表一定正確,有時候市場對於大股東的減持亦會有所誤讀,尚需時間檢驗。比如哈高科遭遇大股東連續大宗交易減持,引發重組預期,但今年11月公司澄清三個月內不存在重大事項。後續故事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