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三部委鼓勵藥企跨省重組 力推百強戰略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1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王卓銘

    繼實施新版GMP規範、提高藥典生産標準之後,國家再次以文件形式治理醫藥行業的散亂局面。

    11月9日,工信部、衛生部和國家藥監局聯合發佈《關於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意見》就未來五年醫藥行業的産品結構、技術結構、區域結構等提出了多項具體量化指標,並對優勢企業提出了多項利好政策,包括“給予單獨定價政策”、“在股票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以及銀行貸款方面給予支持”等。

    文件還提出,將在未來數年內鼓勵優勢企業跨省區重組,通過優勝劣汰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産業集中度,“使醫藥企業數量明顯減少”。

    受此消息影響,11月10日滬深兩市醫藥板塊整體大漲3.56%,遠遠領先於大盤。

    跨省重組力推百強戰略

    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佔到全行業的銷售收入的50%以上,這是《意見》對未來五年醫藥行業集中度提出的明確目標。

    醫藥企業銷售百強一直是衡量行業集中度的重要指標,國家藥監局下屬的南方藥物經濟研究所每年都會公佈百強榜。從近4年的數據看出,行業集中度正緩步提高,從2006年的32.5%上升到2009年的42%左右。

    2009年末,全國共有原料藥和製劑生産企業4696家。《意見》為減少藥企數量,提出了“完善企業兼併重組支持政策,對大型企業跨省(區、市)重組後的改擴項目優先予以核準”等優惠措施。

    國藥集團被認為是最大的受益者。2009年國藥控股在香港上市前後,國藥不僅在醫藥流通領域大規模並購擴張,更是將觸角伸向此前並不關注的醫藥生産領域。

    2009年9月16日,國資委下屬的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併入國藥集團;今年4月12日,另一家央企上海醫工院又納入國藥版圖。在此之後,國藥董事長宋志平更是四處遊走,同很多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這些協議大致包括兩塊內容:由國藥重組當地醫藥流通企業,國藥適時整合當地制藥企業。目前實際已經啟動的有四川成都、山西大同等地的重組工作,其指向多為優質小型制藥企業。

    石藥集團一位高層表示:“醫藥企業多是當地的利稅大戶,跨省市的重組一般會遇到地方保護主義的阻撓。業內除了國藥集團這樣的央企,恐怕也沒幾家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大規模開展並購。”

    華潤也是這樣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7月30日,華潤開始了對北京醫藥集團的重組,以部分微電子業務換去了北藥集團的控股權。重組完成之後,華潤也將成為擁有三九醫藥(27.76,0.86,3.20%)、東阿阿膠(53.25,0.00,0.00%)、北藥集團等跨省制藥企業的醫藥帝國。

    不過對於更多的企業來説,實現跨區域整合還是難事。中國醫藥(19.86,-0.05,-0.25%)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表示:“行政干預下的集中度提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中小企業,會遇到很多障礙。”

    量化調整目標

    《意見》中最鮮明的一點,就是對産品結構做出了量化調整目標。如要求基本藥物主要品種銷量居前20位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應達到80%以上。

    基本藥物由於技術成熟,因此大量中小企業參與這一市場。在各省招標中,小企業往往能報出更低的招標價,擠佔大型企業的市場。如今年安徽的基本藥物招標,36片裝規格的消炎利膽片招標價僅為1.5元,很多企業尚不能保本,該藥的主要生産商之一廣東羅浮山制藥只得選擇退出安徽市場。

    福建、河南等省份均出現了類似的保護政策,當地小企業得以保全,令大型企業被迫放棄。上述石藥集團高層表示:“如果各地政策不能改變,實現基本藥物生産集中化是不可能的。”

    《意見》出臺的目的正是扭轉這一亂相。如果按照醫改方案的設想,基本藥物銷售額應佔藥品總銷售額的70%以上。即便維持2009年全年8000億元的藥品銷售總額不變,前20強企業也將坐擁4480億的市場,平均每家將獲224億元。

    而2009年,國內醫藥工業企業銷售第一的哈藥集團,其所有産品的銷售額也僅為130億元,位列銷售亞軍的石藥集團,去年銷售額為106億元。

    可以預見,隨著未來五年《意見》的落實,國內將至少誕生20個類似哈藥集團的醫藥工業巨頭。上述石藥高層表示:“即便政策放開,光靠企業自主競爭也是難以實現的。20家巨頭必然將靠並購實現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