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社保基金PE投資版圖再擴 弘毅資本收穫30億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9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繼分別以20億與12億元投資中信綿陽産業基金與IDG和諧成長基金之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下稱“社保基金”)在國內股權投資領域再度拋出“大手筆”。

    知情人士透露,日前社保基金與弘毅資本(Hony Capital)簽訂30億元出資協議,將投資弘毅資本第二期人民幣基金,該基金總募資規模高達100億元。與此同時,社保基金還出資約3億元投資聯想集團旗下的風險投資機構“聯想投資”。

    在國內股權投資風起雲涌之際,社保的PE投資版圖與進度也在悄然提速。不過,PE機構要贏得社保基金的青睞,並非易事。

    弘毅接單30億

    10月24日晚,南京紫金山莊。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及江蘇省領導一同出席弘毅投資2010年會。

    一與會的江浙企業家透露,年會還有一項“議程”,則是敲定弘毅資本第二期人民幣基金的部分出資機構。

    “出資30億元的社保基金,仍是弘毅資本第二期人民幣基金的最大出資人。”他表示。

    其實,雙方的“合作”淵源已久。

    2008年4月,社保基金獲准投資PE後的首筆投資,便是向鼎暉資本(CDH Capital)與弘毅資本各投資20億元。

    “從這兩年的投資過程看,社保基金基本不會參與弘毅資本的投資決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通常弘毅資本在實地考察一家擬被投資企業,或開會討論是否投資上述項目時,社保基金會委派一位代表在旁聆聽,享有投資決策知情權,卻基本不會直接參與投資決策表決。

    但這並不意味著社保基金將放鬆對投資風險的監管。

    “這些PE機構準備第二期人民幣基金募資時,便會感到社保基金對投資收益與風險考量的重視。”他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決定向弘毅資本第二期人民幣基金出資30億元前,社保基金委派專業人士歷時近半年,分別對弘毅資本投資的江蘇鳳凰新華書業股份有限公司、漢口銀行、中銀國際證券公司與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盡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上述企業近年業績增長速度是否符合預期、弘毅資本後續投資管理成效及投資企業獲利退出的進展等。

    社保基金如此“重視”這些企業,主要是因為後者都得到社保基金出資。

    “聯想集團對漢口銀行的18億投資,以及約9億元投資中銀國際證券公司約12%股權,主要出資機構是聯想集團旗下的弘毅資本首期50億元人民幣基金,其中自然包括社保基金的20億元出資。”他透露。

    所幸的是,上述投資項目均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

    按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去年凈利潤7.7億元計算,約12%股權對應的凈利潤為9200萬元,弘毅資本的9億出資額對應的參股市盈率僅為9.8倍,對應當前A股證券公司平均30倍市盈率,浮盈已達2-3倍。而漢口銀行去年資産總額達635億元,實現經營利潤8億元,同比增長約57%,目前已開展籌備A股上市的工作。

    與會的上述江浙企業家透露,弘毅資本首期人民幣基金的投資回報率肯定超過100%。

    “但弘毅資本之所以能得到社保基金追加投資,主要是通過兩年的投資磨合,社保基金對他們投資專業能力相當認可。”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社保的“出資門檻”

    儘管社保“出手大方”,但對於眾多渴望通過社保出資而贏得更多機構投資者青睞的PE而言,想打“社保出資牌”,依然“道阻且長”。

    戴相龍曾表示,截至今年4月,社保基金已投資6個基金,承諾投資PE資金近90億元,實際投資50億元。6月,社保基金還對中信資本和上海金融産業基金等進行了投資前的盡職調查。

    戴相龍此前透露,社保基金對PE的投資比例可以達到基金總量的10%,目前僅投出1%以上,社保基金將會根據市場情況與其自身條件加速進行。

    但在實際過程中,PE機構要得到社保基金青睞,還需邁過多道關坎。

    業內流傳著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即要想獲得社保基金青睞,得向國家發改委申請備案,並最好在天津濱海新區註冊設立一家PE基金管理公司。

    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仍有“例外”。

    2009年4月,IDG和諧成長基金的管理公司——和諧愛奇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為首批在國家發改委備案的創業(股權)投資管理企業,這也是當時除天津之外,唯一一家在北京海淀區註冊的PE機構。這只基金於今年6月得到社保基金12億元投資。

    “這主要得益於去年3月國務院批復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範圍內註冊登記的股權投資企業,也同樣適用國家關於股權投資企業備案先行先試政策。”一家向社保基金尋求募資的國內PE機構合夥人表示,“但PE機構在國家發改委備案,則是雷打不動的先決條件。”

    自2008年發改委對PE管理由“審核制”改為“備案制”起,約22家PE機構已在國家發改委備案,其中,鼎暉(天津)、弘毅(天津)、聯想投資、和諧愛奇(北京)都得到社保基金不同額度的出資承諾。

    不過,滿足上述“不成文”規定,仍只是第一步。

    上述合夥人透露,除考察以往業績與資産管理規模,社保基金比較關心的是PE基金管理架構是否合規,出資人與基金管理人之間的責任劃分是否明晰。

    讓他感到驚訝的是,相比國內人民幣基金募資過程三句不離“LP加入投資委員會”或“一票否決權”等話題,社保基金很少過問投資決策的權利分配,他們更強調必須先全面了解PE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理念。

    “畢竟,中國PE投資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多數PE機構投資策略與投資回報率能否在未來數年抵禦經濟下滑衝擊的考驗,仍是未知數。”他指出,“在這方面,社保方面提出的問題都比較尖銳。通常你得對經濟最壞情況的投資收益及風險有全面的評估與應變策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