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王海平 南京報道
35歲的濮華現在很猶豫,他走到了人生的一個三岔路口:上海、江蘇和浙江同時向這位留美博士伸出了橄欖枝。
“坦白説,三個地方都很好,難以取捨。”11月4日,濮華對本報記者表示。
濮華2008年在美國拿到了博士學位,後又進入美國高科技企業,2010年夏季準備回國創業,因為從事計算機和物聯網領域的研究,他一下就成為了各地爭相引進的對象。
無論向三岔口的哪個方向,濮華帶來的項目都會得到地方政府和銀行的支持而轉化為可能的産業。
“十二五”前夜,人才資源爭奪成為長三角各地的首要任務,滬蘇浙三地幾乎同時出臺了各自的中長期(2010-2020年)人才戰略。
而類似濮華等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則成為長三角地區對人才資源爭奪戰中爭相引進的對象。三地也都紛紛推出了創業補貼、個稅、住房、就醫、子女上學等各種優惠
江蘇人才新政
江蘇對人才的高度重視早有傳承,早在李源潮主政江蘇時,就提出了“人才強省”戰略,而施正榮及其創辦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成為了這項戰略的典型案例,亦在全國引起轟動,成為各地爭相效仿的對象。
2005年,江蘇省委組織部&&啟動了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進計劃,省級財政每年出資1億元引進100名高層次歸國創業人才,每人100萬;同時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對歸國創業人才的科技創新項目給予1000萬左右的科技經費支持。2009年,省級財政出資已達4億元/年,引進人數達400人/年。
在日前的江蘇省人才工作會議上,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趙永賢對本報記者表示,“江蘇引進的人才目標在世界上。”
在此語境下,江蘇出臺了面向未來10年的人才規劃綱要,將人才發展主要指標納入“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各級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並下達了硬性指標。
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郭廣銀對本報表示,人才強省戰略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都屬於此。
本報記者獲悉,根據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最新要求,全國各地都將建立健全人才發展統計公報定期發佈制度。
趙永賢表示,江蘇目前正在制定各地各單位人才工作量化考核辦法,主要從規模、素質、投入、引進、培養、使用、載體、效能等八個方面進行考核。
本報獲得的江蘇省(2010-2020)人才規劃綱要顯示,從2011年開始,江蘇將突破省市縣三級建立人才投入資金機制,在全國率先擴大到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其中,各級政府用於人才的專項資金,不得低於本級政府一般預算收入的3%,專項用於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獎勵等。
2009年,江蘇省級財政人才經費9.06億元,佔一般預算收入2.91%。趙永賢表示,到2015年,江蘇人力資本投資總額佔GDP的比重將達15%,接近日本和英國的水平。
而江蘇省市縣級財政人才投入考核試行辦法也在制定中,將考核地方政府在財政人才支出增長率、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率、財政人才支出佔一般預算收入的比例、全社會人力資本投資佔GDP的比重、企業人才支出佔銷售收入的比重等5個指標。
滬蘇浙爭雄
本報記者注意到,“十二五”即將到來之際,滬蘇浙三地率先公佈的都是人才戰略規劃,顯示出對人才資源的強烈需求。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本報記者獲悉,根據中組部最新要求,各地將對人才戰略進行統計,並定期發佈。
其中,統計指標主要包括人才資源的總量、每萬名勞動力中的研發人員、高技術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占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人才資本投入佔GDP比例和人才投入的渠道等6項。
江蘇人力資源研究學者張健分析認為,若按照人口基數和增長幅度,考察滬蘇浙三地的中長期人才規劃內容,上述指標都趨於平衡,“在優化人才工作環境、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上也各有創新措施,不分上下。”
而從上海人才中長期(2010-2020年)規劃看,為配合“兩個中心”的建設,更加強調國際型人才,提出了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53%和在滬常住的外國專家達到21萬人等領先於江蘇和浙江的目標。
浙江的人才規劃則將重點放在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兩項轉型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的緊缺人才,使得人才素質的提升與人才均衡領域能領先長三角。
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趙永賢向本報表示,江蘇引進的人才的範圍瞄準美國、日本等國家,要求碩士以上,並強調人才與重大新興産業的耦合。
在張健看來,三地的人才戰略中,上海提出利用浦東建設人才試驗區,其“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的口號可能會佔據較大的優勢,“比如探索試行技術移民制度,這對吸引國際人才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以上海規劃看,浦東人才試驗區中,人才薪酬、人才管理、人才激勵模式和人才發展制度及機制創新方面或有較大突破。
浙江省社科院的一位學者向本報表示,海外歸國創業都將是民營企業,而浙江的基礎和經驗是最發達和成熟的,“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向來厘清,所以浙江的企業更容易做大做強。”
張健認為,就一般創業而言,滬蘇浙三地吸引力大致相當,但對高層次的人才吸引上,上海的優勢明顯,未來三地的競爭應該在人才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方面展開,但最為關鍵的是“如何更好保護創業的財富、安全和知識産權。”
事實上,對江蘇而言,眼下最重要的莫過於創新“金融環境”。根據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一項調查,科教發達的南京市,每年金融、財經類畢業生約有2/3流進上海和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