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4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劉蘭香 北京報道
“壓迫人民幣升值是不對的,人民幣升值並不會令中國的貿易順差減少,反而有可能會增加。”曾任英國倫敦市主管經濟與商務政策副市長的約翰 羅斯10月30日表示。
他是在當日召開的“歐洲和中國戰略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做出如上表述的。針對近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施壓的問題,他還表示,儘管中國對美國是比較大的順差,但對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是比較大的逆差,“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亦認為,匯率戰一葉障目。“中國對美順差主要是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或跨國公司之間貿易帶來。這部分順差主要是通過跨國公司或外資來華投資,在中國完成産品價值鏈的最後加工組裝工序後復出口帶來。其投資動因主要是中國低成本的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匯率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
升值過快或致“雙輸”
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張燕生認為,德國和日本順差主要是全球重要零部件和設備凈出口的收益,中東主要是石油凈出口的收益,中國主要是農民工參與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生産體系凈出口的收益。“這是全球化工序分工的必然結果。”
今年1月-9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14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9%,貿易順差1206億美元,同比減少149億美元,商務部長陳德銘近日稱預計今年貿易順差約為1800億美元。中國貿易順差在2008年曾達到295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當年美國貿易逆差為7060.68億美元,其中對中國的逆差高達3085億美元,佔美國該年經常項目逆差總額的43.7%。
正是美國對華巨大逆差為美國國內一些施壓人民幣升值的政客和學者提供了“口實”,但張燕生指出,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6.7%,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仍在持續擴大。而2008年8月人民幣重新釘住美元後,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不升反降。
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維持在6.8,當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2268.3億美元,下降了14.8%。在逆差下降的同時,美國主要對華貿易部門——農業和製造業的就業人數亦有所下降,這與美國部分人士所認為的“中國順差奪走美國人的飯碗”形成鮮明對照。
11月1日,人民幣兌美元在詢價系統收報6.7015元,創下一個多月來收盤低點。儘管人民幣兌美元暫停9月以來的單邊快速升值勢頭,但自6月19日央行宣佈重啟匯改以來也已經累計升值大約2.3%,離岸遠期市場的狀況則顯示未來12個月人民幣還將升值3.4%。
“如果人民幣在外部壓力下大幅升值,如短期升值25%至40%,雖然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可能會減少,但美國對其他國家逆差會增加,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跨境轉移,美國貿易總逆差並不減少。而人民幣升值過快過猛將沉重打擊中國的出口部門,農民工失業問題會更嚴重。中國內需萎縮將顯著減少從美國的進口,使美國擴大出口和就業的預期落空。”張燕生説。
約翰 羅斯亦認為,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出口對象,中國內需的減少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可以想象的,“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各國經濟復蘇的進程”。
一般貿易更“受傷”
商務部在1日發佈的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表示,未來中國外貿增速可能回落,原因之一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不過,張燕生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於不同類型企業影響差異較大,總體而言對加工貿易企業的影響並不很明顯,而對一般貿易企業則會産生更直接的效應。
“2009年,中國加工貿易順差是貿易總順差的135%。加工貿易是全球工序分工的結果,是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中中國所獲得的本地增加值率很低。”他表示。
“一般來講,加工貿易企業的産品價值鏈是全球分佈,只是低端勞動力密集型工序或加工組裝環節配置在中國,其中需要用人民幣支付的主要是本地勞動力工資和本地配套和採購料件的成本。”張燕生稱,據調查,用人民幣支付的勞動力工資僅佔跨國公司總成本的2%左右,本地配套和採購料件主要是包裝、五金、塑膠件,成本也很低。
“此外,對這類企業土地和稅收往往還有各種政策優惠。因此,人民幣年升值6%對其影響較為有限。”他表示,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對一般貿易的影響則要更加直接,即出口成本上升,進口成本下降,從而導致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的結果。
張燕生還稱,從過去幾年的經驗看,若人民幣年升值幅度控制在6%以內,出口企業往往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産品、更新設備、調整産品價值鏈的區域佈局、提高出口價格等方式來化解人民幣升值産生的壓力。“然而,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和升值速度過快,加上其他成本上升因素或外部衝擊影響的綜合作用下,往往會超過企業的可承受能力。”
實際上,即便拋開人民幣匯率的因素,中國的國際收支差額和結構亦將逐漸進行調整。“中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正快速上升。預計在未來十年裏,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將基本轉移完畢。當中國低成本的要素稟賦優勢發生變化時,加工貿易的對外轉移將成為趨勢,從而帶動加工貿易順差的大幅度下降。”張燕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