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人口紅利淡化 外貿企業或受衝擊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 吳婷 ○編輯 衡道慶

    有關專家指出,人口紅利的逐步淡化將對相關行業産生不利影響,其中,將對外貿企業産生較大衝擊。為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將更加突顯。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指出,人口紅利減少以後,很多勞動密集型産業將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沿海的外貿企業。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分析説,30多年來,外商在中國投資的最大動力除了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外,就是人口紅利。農村地區大量剩餘勞動力走向發達地區,“農民工”佔第二、第三産業就業人口的比重高達46.5%,建築行業佔80%。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勢已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漸漸淡化,這些優勢也將不再。魏鳳春指出,從宏觀角度來講,人口紅利的逐漸弱化會對投資和出口産生較大影響。出口方面,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産品方面具有極大優勢,但是隨著劉易斯拐點的逼近,這種比較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從2008年主要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來看,中國沿海地區的勞動成本為0.86-0.94美元/小時,遠高於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競爭對手;而內陸地區的勞動力成本為0.50-0.80美元/小時,大致與印度相當。

    隨著勞動成本的上升,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産業方面的出口增速放緩也就成為大勢所趨。此外,隨著人口紅利逐步弱化,儲蓄率將不斷下降,高投資率也必將讓位於高消費率,這意味著將來投資增速將下滑。

    人口紅利的逐步淡化,使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目前經濟運行中的重要課題,而轉變發展方式也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

    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民工荒’實際上就是劉易斯拐點到來的標誌之一,以應對“民工荒”問題為契機,沿海地區産業升級和轉移與中西部地區的産業轉移將加快速度,這將有助於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蔡昉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十二五”規劃強調從“增長”方式到“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改變。原來所説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主要是指通過生産要素結構的調整,實現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則至少擴大至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和生産要素結構3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