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2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我們今天開始入戶調查了。”作為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鄉人口普查工作的參與者之一,萬曉臣昨日(11月1日)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該鄉人口普查開始入戶登記。
從昨日起,全國600多萬名普查員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源頭數據的採集任務,這也是此次人口普查最關鍵的攻堅階段。
所謂攻堅,與我國現行戶籍制度息息相關。專家表示,作為很可能在“十二五”期間變動的制度,戶改將通過“六普”獲得資料支撐。
預算資金或超80億元
在入戶前,像萬曉臣這樣的普查工作人員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比如,我們先以派出所的戶籍登記等資料為基礎,初步了解登記信息和實際情況的差異,”萬曉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天開始將連續10天進行挨家挨戶的調查,在原有信息的基礎上查漏補缺。”
記者發現,此次全國人口普查表分為四種:短表、長表、短表(供港澳臺和外籍人員使用)和死亡人口調查表。其中在長表中,設置了近20個和住房狀況相關的問題,問題細緻到住房內有無廁所、有無廚房、有無管道自來水等,但並不涉及戶主名下有幾套房産等財産隱私。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鵬指出,關於住房狀況的問題,在以往的調查中也曾涉及,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居住面積、居住人的生活質量、月租房費用等,都是和民生相關的問題。另外,此次調查中新增的項目包括經濟來源、健康狀況等。“不過,填寫長表的人數只佔到10%,大部分人只選擇填寫短表。”
近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除掉人力,僅僅從物力角度看,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安排超過80億元或者80億元左右的預算資金完成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據國家統計局介紹,此次人口普查大致分三大階段:在11月1日之前,是準備階段;從11月1日至11月底,是入戶調查、復查與抽查階段;12月1日以後,是人口普查的數據匯總、資料深度開發和利用階段。另外,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將在明年4月底以公報的形式對外公佈。
流動人口普查是難點
作為我國和平時期的一項最大的社會動員活動,全國性人口普查準備期三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斥資80億元得到的人口普查數據,可能會在哪些地方留下遺憾呢?
今年5月,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關於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前進行戶口整頓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在戶籍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突出問題:在一些農村地區,出生人口未登記戶口、死亡人員未登出戶口以及戶口登記項目不齊全、不準確的現象比較突出;在城鎮地區,居民居住地與常住戶口登記地址不一致、暫住人口不按規定申報登記的情況比較普遍。
之前公佈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明確強化了“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也就是説,此次普查不依賴已有的戶口信息,而是側重記錄人口的“遷移流動、社會保障、住房情況”等基本信息。關於此次普查的新困難,馬建堂認為,流動人口多、人戶分離現象較普遍和入門難是面臨的三大挑戰。
“關於流動人口,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還是比較粗糙的,不利於政策規劃和評估政策實施後的效果。比如,某個地區的財力是有限的,如果在政府承諾解決所有人的戶口問題後,卻發現跑來上戶口的人數是預估的兩倍,怎麼辦?”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説,流動人口的問題很關鍵,因為直接關係到就業、人口城市化進程、城鄉人口分佈等多個問題,而準確的人口數量是制定後續政策的根據之一。
記者了解到,作為山東省泰安市唯一市級人口普查試點,泰山區上高街道於今年8月9日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普查工作。統計結果顯示,公安部門戶籍人口僅佔登記常住人口的18.4%,人戶分離人數為16355人,人戶分離率達到81.6%。
鄭梓楨稱:“流動人口的登記率不高是常見問題。以往的調查顯示,包括勞動合同等各種登記方式在內,勞動力的登記率能有2/3就很不錯了。”
他還表示,造成人戶分離的原因,除了涉及大量的外來人口,還包括本地拆遷之後一段時間內難以回遷,一人名下多套房等問題。
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歸根結底,二元戶籍制度已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這是造成人口普查難的關鍵點。”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戶籍改革是大勢所趨,從目前形勢看,“十二五”期間改革的方向已很明確。
而制定新政策的基礎又是此次人口普查收集到相對準確的數據和資料。
劉元春自己比較認可重慶戶籍改革制度模式。但他同時表示,工業化進程帶來的大量游離于城市和農村之間的人群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
2010年7月,作為中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慶市,以解決農民工城鎮戶口為突破口,開始全面啟動戶籍制度改革,目標是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這被認為是中國大城市以破除城鄉二元體制藩籬為目標,有組織地向農民敞開胸懷,使農民能夠沒有顧慮地帶著足夠財富和尊嚴進城。
二元制度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制度,使得我國城市化速度遠遠低於工業化速度。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中國社科院財貿所、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相繼從各自研究領域發佈了三份角度不同的報告,但均指向了一個核心問題:目前的戶籍管理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對於目前中國的城市化數字中未涵蓋農民工的問題,三家研究機構提到 “偽城鎮化”、“不完全城市化”、“半城市化”等概念。《中國發展報告2010》報告提出關於中國新型城市化的戰略目標:從“十二五”開始,用20年時間解決中國的“半城市化”問題,到2030年基本解決4億農民工及其家屬的進城和落戶問題,使他們享受與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各項權利。報告的兩位主筆——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楊偉民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城市化是中國最大的內需”,“城市化是中國經濟在人口紅利之後新的增長源泉。”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研究者在研究成都和重慶等地區的戶改進程後告訴記者,“六普”與以往不同,登記方法就是“按現住地登記”原則,也是戶籍改革思路的結果和原型。待數據公佈,提出戶籍改革方案的最基本條件就可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