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鋼協對抗金融化 擬讓鐵礦石定價回歸傳統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2日 07: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正在試圖讓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回歸傳統。

  10月29日,在中鋼協第四次行業信息發佈會上,常務副會長羅冰生稱,下一個年度的鐵礦石價格談判,目前已經開始,供需雙方正在接洽當中。不過,關於鐵礦石談判的進展、內容等細節問題,羅冰生一概未予評述。

  “這個消息讓我們有點意外。但的確,現在到了確定明年一季度價格的時候了。”11月1日Mysteel研究中心經理曾節勝説。這幾乎是中國鋼鐵業對中鋼協此番表態的共同反應,因為,在多數人的記憶中,鐵礦石談判似乎已經成為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2010年初,由於中方堅持“中國模式”,年度鐵礦石談判最終無果而終。在今年4月開始的新年度中,三大國際礦商已經打破了傳統的“鐵礦石年度定價”模式,將之改成了“季度定價”模式,之後,又進一步發展為“指數定價”。

  事實上,鐵礦石定價機制的“金融化”,正在成為一種越來越不可阻擋的趨勢。原寶鋼鐵礦石談判首席代表、上海兆信恒投資公司董事長劉永順指出,“更多的資本,將流向鐵礦石這個金融化程度較低又可以創造巨大效益的領域,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

  而五礦商會會長徐旭則指出,只有將國産和海外權益鐵礦石自給率提高到70%以上,中方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

  中方再求主動

  但對於中鋼協而言,回歸傳統,似乎才是最好的選擇。

  據本報記者此前採訪了解,雖然2010年初的鐵礦石談判最終未能修成正果,但中鋼協一直和國外鐵礦石供應商保持溝通,希望雙方能達成“新的鐵礦石定價模式”。

  對於今年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扮演“代言人”角色的中鋼協,其首要的任務是,保證中國鋼廠獲得一定的利潤空間。

  據申銀萬國統計,前三季度,33家鋼鐵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約9550億元,同比增長33.89%,凈利潤約240.05億元,同比增長525.04%,其中,僅韶鋼松山、華菱鋼鐵出現虧損。

  不過,僅從第三季度來看,由於需求回落,鋼價持續走低,鋼企的凈利潤增速出現較大幅度回落。以寶鋼股份為例,2010年前三季度,其合計實現凈利潤106.02億元,同比增長186.15%,但第三季度,其僅實現凈利潤25.51億元,同比下降15.96%。而鞍鋼股份第三季甚至虧損了1.78億元。

  在拿到2010年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後,中鋼協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鋼鐵業仍“面臨鋼材價格大幅下滑和原料成本高企的雙重擠壓”。

  在“季度定價”成為主流之後,2010年前三季度,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均價為122美元/噸,同比上漲了56.3%。而國際礦商卻因此創下了歷史最好財務紀錄。以淡水河谷為例,其第三季度總體營業收入為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9.6%,環比增長46%。

  不過,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對於未來卻相對樂觀。11月1日,馬國強表示:“鐵礦石談判取決於供需的變化,未來,鐵礦石將逐漸供過於求,對鋼鐵企業將越來越有利。”

  金融化挑戰

  不過,馬國強沒有談及的是,鐵礦石交易的金融化趨勢。

  “今天的季度價模式,的確存在問題,但目前礦商也好、鋼企也好,都找不出來一個更好的辦法。”劉永順指出,鐵礦石指數化金融化是世界大宗商品的發展趨勢,如果中方有準備、有能力,2010年初就不會被迫接受指數化定價了。

  從2009年4月至今,已有新加坡交易所、倫敦結算所、芝加哥交易所、美國洲際交易所等4家交易所,為鐵礦石掉期提供結算服務。

  據新加坡交易所結算與商品部助理副總裁陳世亮介紹,鐵礦石掉期交易合同,主要用來套期保值,參與者起初很少,每月大概只有30萬噸。不過,截至今年2季度,結算量已經增加到每月500多萬噸。“成長非常好。我們現在有約240個客戶,大部分是亞洲公司,民營鋼廠、貿易商、船運公司、船運基金,其它20%用戶來自於歐洲。”

  當然,並非所有國際礦商都是鐵礦石交易“金融化”的積極推動者。

  五礦商會會長徐旭稱:“今後的鐵礦石定價模式,還需要通過供需雙方的博弈才能形成。三大礦山之間並不是鐵板一塊,也是各有各的打算。”

  9月,在先後拜訪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商後,徐旭得出了如下結論:必和必拓希望儘快將鐵礦石金融化,成為交易所産品,“思路非常清楚”。力拓則更希望維持現行的“季度定價機制”,並不急於改變。而淡水河谷,則極力維護目前的機制,並致力於降低自身高昂的海運成本,以便與澳礦競爭。(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