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07: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19名珠海遊客在臺遇險第6日,目前仍無確切的傷亡消息
每經記者 翟敏 發自珠海
守候了一整夜,丈夫的電話再沒有響起。
10月20日晚的電話,是珠海市民張敏(化名)同丈夫馮智勇的最後一次通話。電話中,丈夫告訴張敏,再過兩天便回來。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丈夫口中所説的兩天時間,正殘酷地演變成無期……
截至昨日(10月26日)晚間記者發稿時,距離泥石流發生已過去了6天,19名大陸游客仍無確切的傷亡消息。
家人:漫長的等待
颱風來了又走,對於處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寶島台灣來説,已見慣不驚。然而這一次,颶風“鲇魚”過境造成的泥石流災害,卻給包括馮智勇一家在內的19個家庭造成了永遠的傷害。
受“鲇魚”影響,台灣蘇花公路塌方,廣東省珠海拱北口岸中旅一旅行團19名遊客失去聯絡,至今仍無音訊。
“那晚他沒給我打電話,我便有不祥的預感。”一臉蒼白的張敏淚流不止。
據張敏透露,丈夫去到台灣後,每晚9點多都會打來電話報平安,説説當天的行程。“然而21日晚,直至午夜電話也沒有響起,我打過去,無法接通……”她與丈夫1998年結婚,女兒今年8歲。
除馮智勇外,遇險者中,還包括很多家庭骨幹。
“痛哭聲,呼喚聲,一片哀痛。”參與了親屬新聞發佈會的媒體記者形容,這是一種“旁人難以體會的哀慟”。
隨著時間的推移,漫長的等待已讓遇險者家屬吃不下睡不著,甚至逐漸變得絕望。失蹤者袁敏的哥哥袁少威稱:“蒼天給我什麼結果,我們就承受什麼結果!”他表示,家屬們的要求已經變得十分簡單,“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如有不測,希望所有人和物全部回到珠海。”
發團旅行社——珠海拱北口岸中旅副總陳文濤昨日在電話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會儘量滿足失蹤者家屬的要求,目前旅行社高層管理人員已組織家屬前往台灣處理相關事宜。
單位:非公費出遊
19名遇險者中,有一部分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便是包括馮智勇在內的8名來自珠海市拱北地稅局的工作人員,其中女職員5人,男職員3人。年齡最大49歲,最小37歲,都是在地稅系統工作了10年以上的老職員。
“集體出遊”、“公務員”,這讓不少人産生聯想。“8個人同時放假?”“是公費還是自費?”一系列質疑隨之而來。
昨日下午,珠海的天氣顯得陰冷。拱北地稅局大樓內少見人員走動,氣氛略顯嚴肅。
珠海拱北地稅局副局長貝遠看匆忙地處理著局中事務,甚至沒有坐下來的時間。就在走廊上,貝遠看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簡短採訪。
“毫無疑問,心情十分悲痛和沉重,畢竟是這麼多年的老同事。”貝遠看語調低沉。
對於外界的種種猜測,他表示:“對於人心的控制不是我能夠掌握的,無論外界如何評説,我不方便評論。”
不過,貝遠看非常肯定地表示,此次員工出遊完全是自費旅遊,地稅局方面沒有任何出資以及組織行為。他説,這8名地稅局幹部在台灣旅遊期間,全部是休工齡假。“他們到台灣也經過了單位的統一審批,由於都是有10多年工齡的老職工,工齡假期都有10天以上。”
專家:有“人禍”因素
事故發生後,種種質疑隨之而來,焦點落在了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上。
家屬聲明中,袁少威作為代表發問,500多位受困于蘇花公路的遊客,清一色是大陸游客,無一外國人,“為什麼外國人就可以呆在酒店裏,大陸游客就要接著趕行程?”“面對百年一遇的超強颱風,事發路段山路崎嶇、險象環生、上有懸崖、下有峭壁,是誰授權出車?”
包括家屬在內,不少人不願將此事簡單歸結為“天災”,而認為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也稱“的確如此”。
宋丁昨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事故)可以説這是天災加人禍的結果。颱風來之前已有預警,對於管理機構來説,他們對這種災害可能出現的塌方、泥石流等狀況應有充分考慮,但是依舊帶團上路,更多的是出於經濟的考量。旅行社肯定脫不了干系。”
他認為,這次事故,兩岸都應檢討。從大陸方面來説,大陸的旅遊市場很大,要看台灣是否具備這麼大的接待能力,如果一廂情願、盲目鼓勵大陸游客去旅遊,台灣的相關設施一定是超負荷運轉;對於台灣來説,應該梳理內部制度,看是否有能力接待,如果不具備這麼大的接待能力,應該合理控制客流量。
家屬們一致表示,將追究旅行社應負的責任,也希望台灣旅遊業界吸取教訓。“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也希望赴台灣旅遊的大陸游客能得到應有的尊重,特別是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