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手機支付暗戰升級 行業標準年內難出臺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段時間,手機支付的市場爭奪戰繼續升級,運營商、銀聯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顯身手,紛紛抓緊時間深入佈局,而此前討論許久的手機支付標準之爭也再度浮出水面。

  就此,有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國內的手機支付行業還不到成熟期,相關的行業標準在年內也不可能出臺;國內推出手機支付業務的各方各有優勢,但綜合各種因素來看,中國銀聯將有可能成為中國手機支付行業的最後贏家。

  市場爭奪暗戰升級

  “2011年將成為手機支付爆發元年!”這個爆炸性消息來自計世資訊不久前發佈的《2009-2010年 中 國 手 機 支 付 市 場 趨 勢 研 究 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手機支付用戶有望突破1 .5億,2011年達到2 .5億戶,預計2010年底市場規模將突破35億元,2011年市場收入規模預計將達到80億元。

  與這些激動人心的數據相對應的,是目前硝煙四起的手機支付市場。由於採用手機作為交易終端,涉及到移動通信及與手機終端適配的問題,所以手機支付的産業鏈除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外,電信運營商甚至手機終端和系統製造商都在其中。伴隨著市場潛力的逐漸爆發,産業鏈上的各方最近又開始了新動作。

  在5月初聯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商業銀行和眾多社會第三方機構成立了移動支付産業聯盟之後,9月28日,中國銀聯宣佈推出集合多類手機遠程支付服務功能的 “ 銀 聯 在 線 ” 移 動 電 子 商 務 門戶,並與T C L集團合作發佈全國首款經過銀聯認證的商用“支付手機”。此舉被業內認為是銀聯繞過了電信運營商佈局手機支付市場。

  10月14日,中國移動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認購浦發銀行20%的新發行A股也宣告完成,順利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在手機支付業務方面獲得了有利籌碼。同樣作為運營商的中國聯通也在近日表示,其手機支付業務將於11月份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城市試點商用,並逐步在全國推廣。

  10月19日,支付寶也有了大動作,當天宣佈聯合手機芯片商、系統方案商、手機硬體商、手機應用商等60多家廠商成立“安全支付産業聯盟”,並針對移動互聯網發佈新一代無線支付産品———“手機安全支付”。

  除此之外,海外第三方支付機構P ayP al大中華區總監張臣也向本報記者透露説,P ayP al將於明年在中國正式推出手機支付業務,並 將 可 能 與 銀 聯 及 電 信 運 營 商 合作。而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快錢、財付通、易寶先後等也都在積極佈局手機支付。

  行業人士分析説,銀聯希望保持在銀行卡領域的地位並成為用戶惟一支付界面,並將上下游企業全部吸納到自建平臺上進行業務應用開發;電信運營商也想成為用戶支付界面並將支付拓展到用戶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則希望擴大業務領域和收入來源。在巨大市場的誘惑下,各方都想爭奪到市場主導權,手機支付市場開始暗戰升級。

  標準之爭成焦點

  而關係著將來市場主導權的手機支付標準之爭則成了當前手機支付戰的焦點。

  據 了 解 , 手 機 支 付 主 要 依 靠R F ID (射頻識別)作為數據通信技術支撐,目前國內手機支付標準也面 臨 互 不 兼 容 的2 . 4 GHz和13 .56MH z兩大頻率的選擇問題。銀聯採用的是13 .56MH z的N F 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技術,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在技術上已經選擇與銀聯合作推進。而中國移動則主要採用2 .4G H z的R F-SIM技術,同時也不放棄13 .56MH z的N F C技術。

  這兩種技術也各有優劣。據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員侯自強介紹,13 .56MH z的N F C技術是大部分現有P O S終端機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的標準,但該技術對手機有要求,在信號傳輸方面屬於低頻範圍,必須借助外部天線,才能實現與外部各種設備的非接觸式交互,如果要推廣的話,消費者需要更換手機,而且推廣者還需要支付國際版權費用;2 .4G H z的R F -SIM技術由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用戶 只 需 更 換S IM 卡 便 可 手 機 支付,但需要銀聯、公交部門配合改裝P O S機,協調推廣成本巨大,如果手機S IM 卡丟失或損壞了,用戶的賬戶餘額都將無法取回,存在安全隱患。

  就目前來看,究竟採取哪一種技術作為標準暫時還未能確定。此前,有傳言稱在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所的&&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銀聯和央行等相關單位已就移動 支 付 的 標 準 問 題 進 行 了 專 門 討論,今年10月份手機支付的統一標準就可以出臺。但如今已進入十月底,這個傳言將不攻自破。

  而侯自強則對記者表示,即使是到今年年底,手機支付的統一標準也不可能出臺。他表示,手機支付標準問題關係著今後行業發展的主導權,而且也涉及電信運營商、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工信部以及央行等多個部門和企業的協商和利益制衡,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確定下來。

  而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也表示,涉及行業標準問題,最好要先經過市場檢驗,標準出臺不會很快。

  銀聯或將成為最後贏家

  就 目 前 來 看 , 在 標 準 未 定 之時 , 各 方 都 爭 取 搶 佔 市 場 的 制 高點,但多數專家認為,在這幾方的較勁中,銀聯最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有專家表示,手機支付是為金融業務服務的,最好能採用金融行業的標準。作為國內唯一的全國性銀行卡聯合組織,銀聯具有先天的優勢,更容易在銀行間構建互聯互通的支付管道。此外,中國銀聯在用戶規模和消費信任度方面也都具有優勢。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累計發行銀行卡20 .66億張,中國銀聯背靠80多家金融機構,加上數以千萬計的P O S終端,相比需要重新鋪設終端網絡的運營商推廣起來更快、更有效率。

  在手機支付標準上,侯自強表示,與中國移動主推的2 .4G H z的R F -SIM 技術相比,銀聯所採用的13 .56MH z的N F C技術現在使用的更為普遍,現有的P O S終端機和城市公交一卡通等多采用此標準,在安全性上相對有保障,今後成為國家統一標準的勝算更大一些。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也認同這一看法。他表示,在政策上,銀聯相對也有優勢。今年6月份央行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9月1日正式實施,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和 個 人 不 得 從 事 或 變 相 從 事 支 付業。業內人士稱,這首先在從事手機支付業務的牌照發放上面設置了門檻。作為金融服務機構,銀聯同金融機構關係密切,與缺少牌照的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相比,無疑有很大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與移動支付,為了降低非金融機構涉足金融業務的風險,《辦法》還規定“支付機構的實繳貨幣資本與客戶備付金日均餘額的比例,不得低於10%”,對此,有金融行業人士分析説,這是對備付金的規模做了限制,實質上對於運營商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做手機支付的規模也做了很大的限制,後者“小打小鬧可以,但是從規模上做不大。”如今,《辦法》的實施細則正在徵求意見中,各方也都在密切關注政策動向。

  此外,侯自強還表示,儘管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中移動能完全繞過手機支付的牌照等問題,除非是參與由浦發銀行主導的某些業務,否則中移動從事手機支付還是要受到政策監管。另外,在手機支付業務的管理運營以及業務的推廣上,與諳熟金融業務的銀聯相比,中國移動還有很多需要學習。

  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後銀聯將在手機支付中穩坐莊家。中國移動目前有6億用戶,用戶規模巨大,其在網絡支撐、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方面經驗豐富。同樣,截至今年7月1日時,支付寶的註冊用戶已超過2億人,佔國內互聯網用戶近半人數,這 些 用 戶 一 旦 轉 移 到 移 動 互 聯 網上,一樣不容小覷。另外,支付寶的手機安全支付中,還可設置支付方案設置參與各方的分潤比例,更容易凝聚産業鏈上的開發者、芯片商、系統方案商和硬體商等。

  “目前國內的手機支付行業還沒有成熟,最後的贏家還由市場來決定。”電信專家項立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