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匯率戰圍繞著“貿易平衡”,但後者並不輕鬆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于10月23日在韓國慶州閉幕,G20成員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根據各自情況採取措施促進實現經常賬戶平衡;各方還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達成“歷史性協議”,向新興經濟體轉移超過6%的投票權,中國所持份額將從現在的不足4%升至6%以上。
此次會議的意外之處是美國提出一項富有爭議的建議,即各經濟體經常賬戶盈餘或赤字應限制在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4%(沙特等資源輸出國除外),以緩和匯率爭端,平衡國際貿易。雖然法國、加拿大等國表示支持,但遭到德國和日本的反對,會議聯合公報最終沒有就全球貿易平衡設定具體指標,使得這一建議變得“很軟”。儘管國內外輿論將美國這一提議看作主要是針對中國,以遏制中國出口來尋求全球貿易平衡。但事實上,這一智慧的方案是中國人在IMF年會上首次提出的,並制定了完成目標的時間表。
這一方案對於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是有利的,他能給予適當的時間完成各國內外失衡的調整,而不是糾纏于當前的匯率水平,因為任何快速的升值以及干預匯率的努力都具有風險,而且各國匯率究竟處於什麼水平是合理的,也沒有可操作的標準。事實上,僅憑中國擁有鉅額貿易順差就指責人民幣匯率低估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德國、日本等都擁有同樣多的順差,匯率水平是由貿易的平衡性決定,中國可以限制自己的順差規模,但應作為全球框架的一部分,這才公平。
匯率戰爭的演進是從中美匯率博弈開始,在美國聲稱實施第二波定量寬鬆政策後,美元這艘大船的下沉推高了其他貨幣,激起全球匯率風浪。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將全球分成三大貨幣陣營,即嚴重低估本國幣值的國家,即中國;採取彈性匯率機制的新興市場國家,雖然干預匯率但可接受;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匯價大致合理。因此,美日歐作為同盟,此前一致指責中國操縱匯率,並將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區分以孤立中國。目前美國接受了中國限制經常賬戶盈餘的建議來平衡國際貿易,分化了美國與德國、日本等同盟,並將匯率戰爭引向貿易平衡的方向,降低了中國的匯率壓力。
此次會議也傳達了一種約束美國的共識,即美國必須穩定自己的貨幣。新興市場國家正在承受著美元貶值帶來的熱錢衝擊,資産價格上漲以及通脹抬頭。而造成這一動蕩局面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會議在公報中明確警告,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繼續推動善變的資本洪流進入新興經濟體。德國經濟部長甚至指責美國“過度持續創造貨幣在我看來是間接操縱匯率”。
全球匯率戰爭的風險似乎降低,但分歧不是減少而是更多,期待在下月G20峰會上就全球平衡達成共識與具體成果顯然並不現實。而中美之間的炸彈引信並未拆除,美國仍然計劃在G20峰會後宣佈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美國保護主義的立法也在路上,因此,中美之間仍需要進一步的協調。比如,會議提高了新興市場國家在IMF的比重,權力增大伴隨著責任加重,中國應承諾儘快啟動匯率生成機制改革,並支持限制貿易盈餘的做法。(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