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糧食主産區秋糧豐收 農産品價格為何還在漲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供需平衡,價格穩定,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經濟常識。可是,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一輪漲價的週期中,伴隨著的卻是中國糧食主産區的秋糧豐收。糧食豐收,農産品價格上漲,無疑對於農民是個好消息。但是有關市場調研發現,農民那裏的收購價其實並未水漲船高,獲利大量地集中在流通環節。

  對於農産品價格上漲,以前大家總結原因大致有三:一則“天演論”,北方的倒春寒,西南的乾旱等,農産品減産導致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比如曾經的“蒜你狠”、“豆你玩”;二則“成本推動論”,一個低利率、貨幣流動性充盈的市場環境,資源價格全面上升,百姓當然難以買到廉價食品;三則“國內遊資炒作論”,房地産業受打擊,一些資金涌入農産品市場避險。

  只是,誰都沒想到,在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如今的農産品價格並沒有像預期那樣穩中有降,反而一路高歌猛進,菜籃子又鬧起了“危機”,惹得百姓們在超市、在菜市場都在討論“漲價”的話題。應該説,“天演論”失靈了,政府層面也釋放“加息”這樣的緊縮貨幣信號了,但依然沒有阻止農産品價格上漲的步伐,原因何在?

  從“農民收購價未漲,獲利在流通環節”的只言片語中,公眾又瞅到了影影綽綽“炒作”的影子。有人感慨,4月份“調控樓市”時如此,現在“打壓房産”又是如此,難不成又是“國內”遊資惹的禍?

  只是,筆者想説的是,導致農産品價格瘋狂的投機客除了“國內”炒家外,我們尤其需要關注“輸入性”因素,特別是要警惕“海外遊資”。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廣東省社科院熱錢研究專家黎友煥此前曾對媒體記者表示,“8月、9月熱錢呈流入趨勢,尤其是10月上旬以來,熱錢流入態勢洶湧,資金機構由原來的港臺澳地區資金轉為歐美、日本等各路資金”,而這正與我國此輪農産品價格普漲時間不謀而合。

  事實上,如今國際匯率激戰正酣,人民幣升值呼聲高漲,國際投機資本強勢進入似乎已是定勢。一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以貨幣投機名震天下、曾在1992年打垮英國央行、1997年橫掃東南亞四國捲起亞洲金融風暴的索羅斯,裹挾著數以萬億計的國際投機資本已進入香港——這絕非中國的幸事,其投機資本只要進入股票、貴金屬、玉石、農産品等任何一個市場,都會吹起一個大泡泡。

  所以,在筆者看來,我國要面臨的難題,不僅是避免“農産品”成為熱錢炒作的“概念股”,更需要避免國際流入的熱錢推動各類産品的全面普漲。這將是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既需要政府加強監管監測,更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防範和調控措施——以合理的貨幣、財政和産業政策的組合,例如通過進一步開放民間投資、財政上稅收優惠等,讓投資客安心謀算于中國,使熱錢為我所用。必要的時候,則應像巴西、泰國一樣採取資本管制措施,以控制熱錢可能的“興風作浪”。 (崔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