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PE和VC如何投資農業項目?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4日 12: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最近,漢理資本攜手國內一家知名、專注環境與清潔能源投資的美元基金,共同投資一家在長三角乃至全國領先的有機農業科技公司。相關的投資消息,應該不久會有公司正式發佈,我且在此“賣一關子”。

  我們亦作為此項目的獨家融資財務顧問,找了不少家PE/V C來看、來談;其中不乏有大名鼎鼎的紅杉、賽富、鼎暉,也有福布斯創投人物排名前三的VC大佬。先是作為投行顧問,後來我們自己也參與投資,對農業項目的投融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要看農業項目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市場上做有機農業的,超過90%是做渠道(如超市,像美國“全食”Whole Foods,或電子商務,或直送),很少涉及上遊種植,且種植面積有限(質控會是問題)。目前純粹做有機農産品渠道的,規模都不大,而且越做越難,這可能和目前國內對有機農産品的接受度還偏低有關。美國的“全食”之所以相當成功,和當地市場有機農産品的滲透度和接受度直接相關(如美國加州“全食”發展就比全美其它地區要好).

  而純粹做種植的,靠土地吃飯,“可複製性”(scalability)就較成問題,且不屬於VC喜歡的“輕資産”類(asset light)。有幾家大牌VC一聽到該項目屬於農業種植類的,馬上打回票了,“我們不看種莊稼的企業”。

  漢理和公司創始人今年初一起商討一種“混合”模式:以現有自種土地作為研發、生産“基地”,搭建一個令用戶(企業B2B和個人家庭會員B2C)信賴的直銷直供平臺,從田間到餐桌,用最短的渠道,用最放心的有機蔬菜,用最滿意的服務,贏得企業用戶和個人家庭會員的“胃”和“心”。

  其次,農業有“靠天吃飯”的因素,我們在強調控制傳統風險的同時,還要控制管理、運營和銷售的風險,提高有機農業的科技含量,塑造公司有機農業的第一品牌(該公司是唯一進入世博會展示有機農産品的農業企業),從品質入手,以塑造品牌為目標。

  再者,我們既考慮其農業公司的特性,也把它視為消費類公司,尤其是有機農業,作為消費升級換代、現代都市型農業、生態增值型農業來看其市場的發展,來看用戶需求的演進、成長。

  農業企業做得好,毛利潤和凈利潤都很不錯,中央和地方的“惠農”政策,使得農業企業的所得稅基本上為零。但是,當農業企業在拿政府補貼時,也要注意用哪種財務管理上的合理之道來拿政府的資助、補貼,尤其是政府的專項補貼而形成國有資産之時,對於未來擬上市的農業企業,需要加強財務管理能力。政府的“惠農”資助,並不是簡單的拿得越多越好。

  最後,投資農業企業的關鍵,還是看其團隊(尤其是創始人)。本次領投的基金據説看遍了國內大大小小的有機農業項目,發現大部分的公司創始人都還是本土農民,使他們望而止步。而漢理聯手投資的公司創始人,專業為本科學農的,後來經過商,在商海中已遨遊過,5年前自己投資幾千萬元,以滿腔激情和從商經驗,投入到有機農業中來。我們覺得他有本色,且本土化,但一點不“土”。

  近一兩年來,VC投資農業企業(農、林、牧、副、漁)會越來越多,國內的農業實際還大有可為,而都市型、生態型、高附加值的農業,則更令人期待。從投資農業企業的PE/VC來説,希望國內農業企業的發展,要多借力於國內外的資本市場。同時,PE/VC的投資理念與策略,也要“與時俱進”與“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