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李倩
10月19日晚間,央行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5個基點的消息一經網站公佈,即令市場譁然一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多數專家雖然覺得消息突然,但是普遍認為央行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非常必要,既有利於抑制通脹蔓延,也是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的延續,更反映了當前經濟回暖超出預期。
8月份CPI同比上漲3.5%,與上月相比漲幅進一步擴大0.2個百分點,創下22個月以來的最高點。與7月份不同,8月份CPI創下年內新高,主要是農産品價格上漲,特別是食品價格全面上漲導致。9月份的統計數據雖然尚未出來,但CPI預計已超過預期。如此負利率狀態已持續7個月之久。
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每一次價格上漲,農産品推給糧食,糧食推給蔬菜,蔬菜推給雞蛋,雞蛋又推給豬肉,豬肉推給天氣和季節,最終的結論是不會引發通脹,但歷史證明,這種樂觀往往背離了事實。從8月份的物價數據表象看是由於農産品價格上漲導致,但其背後信貸的同比多增,也就是説,除了季節性等因素,貨幣也是物價上漲的“推手”之一。
此外,水、電、石油、天然氣能源價格普漲是目前實際的情況。北師大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林永生博士指出,要實現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就要先讓我國的資源品價格充分反映資源品的稀缺性和環境污染的外部性。因此,這一宏觀經濟轉型加速資源品價格上漲的過程將使物價水平難以快速回落。央行研究部門人士亦分析指出,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令糧價向下的可能性變得很小。如果不加息,也就意味著負利率狀態還將持續。
央行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儲蓄和消費意願有所下降。經濟學家易憲容認為,加息也是為了應對通脹和減少民眾對負利率的不滿。利率高低可以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行為,提高利率後,消費者會提高儲蓄,減少消費,企業的融資成本會因為利率提高而上升,同樣會減少借款,縮減投資。利率提高對消費者和企業行為的影響會減少總需求,從而達到貨幣主義所主張的抑制通脹效果。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日前在上海公開表示,應考慮推出存款利率浮動政策,由國家規定一個浮動區間。他還説:“考慮到目前銀行負利率,銀行利率應該上調。”
當然,經濟企穩回升給加息以支撐。宏觀經濟的良好表現,恰好為加息提供了絕佳的時間窗口。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加息出乎意料。國內通脹壓力較大,處於負利率情況,有加息需要。但顧及到加息可能傷及實體經濟,因而直至近日推出,因此也顯示管理層對經濟運行的樂觀判斷,對經濟企穩回升更有信心。
夏斌認為,由於去年基數等原因,今年中國GDP將呈現逐季下降態勢,但他預計中國全年GDP增速將在9%至10%之間。“政府宏觀調控的三大方向,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整頓地方融資平臺和支持節能減排等宏觀調控政策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轉變。”夏斌表示。
鋻於央行對今年的首次加息,只將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1年期存款利率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1年期貸款利率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6%。諸建芳認為,人民幣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對市場影響不大,並不能説明貨幣政策開始從緊。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9月份境外資本流入明顯加快推高資産泡沫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為防止通脹出現,央行選擇這個時間點加息。“加息0.25個百分點不足以解決目前的資産價格泡沫,未來會累進加息。”她説。但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分析師祝寶良認為,加息主要是為了緩解通貨膨脹壓力,從長期來看,為防止“熱錢”流入,連續加息不太可能。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提醒記者注意此次加息的五大特徵:一是表明管理層加強了通脹預期管理;二是政府前期房地産政策延續,有利於防範資産泡沫;三是説明當前經濟承受能力較強,經濟回暖超出預期;四是加息可能會加速“熱錢”流入,未來使得數量化調控手段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強;五是本次加息中長期存款利率上調較為明顯,相比之下貸款利率變動不大。
而央行副行長易綱在最新一期《求是》雜誌上撰文稱,中國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在未來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間,能夠從容應對危機的表態,讓我們看到了管理層管理通脹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底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