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新華社:十二五規劃人均GDP將超5000美元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8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9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時,作出如此明確闡述。

  利益格局日益多元

  10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收6.6497,再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這令無錫澤華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慧的眉頭緊鎖:匯率升值已使企業壓力倍增,公司高層不得不思考企業的轉型盈利之道!

  如同無錫這家出口企業一樣,在全球尚未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背景下,在世界經濟格局正在重構的今天,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已是舉足輕重的中國經濟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增長方式難以持續下去。下一個五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仍應是中國發展的重點。這不僅對於未來5年,甚至對未來10年、15年的中長期發展都非常重要。”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説。

  當前,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矛盾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些固有矛盾仍在積聚,新的矛盾不斷出現。從國內看,投資、外需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尚未充分啟動。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差距仍然較大,環境資源瓶頸制約依然嚴峻,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從國際上看,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氣候問題更加突出……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當前中國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與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後直接相關;消費不足既與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滯後有關,也緣于公共服務體制不夠健全;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短期GDP總量的增長,行政管理體制、財稅體制改革滯後。

  作為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走過32年征程後,如今已步入更多觸及深層次矛盾和更多面對外部複雜因素的攻堅階段。在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背景下,要破除諸多藩籬,難度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難度雖然日益增大,但關鍵領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一旦突破,就會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勁動力,也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巨大的空間。”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説。

  三大領域全面改革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展望“十二五”,中國經濟總量將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而選擇科學的發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機遇使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社會各界充滿期待。(編注: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歷史數據表明,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度突破萬元,達到10542萬元;2004-2008年,中國人均GDP分別為12336元、14053元、16165元、19524元、22698元。)

  “實現這些目標要求,我們不能簡單複製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既有路徑和模式,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強調,深化改革開放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

  構建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推進改革開放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活力、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已成為當前社會的共識。

  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需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金融危機表面是給經濟增長帶來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要積極推進財稅、金融、資源性行業等領域的改革,有效啟動內需,提高開放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全面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十一五”末啟動的醫藥衛生、教育體制等民生領域的改革,“十二五”將進入加快推進階段。住房、就業、社保、收入等諸多領域的改革,均需邁出實質性步伐,惠及民生。

  全面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必然伴隨著政府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當前中國發展方式轉型的許多挑戰並不在經濟社會本身,而在政府職能轉型與政府自身建設上。各級政府需要把更多精力從主導經濟增長,轉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大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現在面臨的都是攻堅戰,只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力求在深層次問題上突破,建立起一整套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一定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名詞解釋

  中等收入陷阱

  根據世界銀行的闡述,“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使各經濟體賴以從低收入經濟體成長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戰略,在其向高收入經濟體攀升時是不能重復使用的。從歷史上看,雖然許多經濟體都可以達到中等收入狀況,而且往往速度相當快,但要通過這一階段並非輕而易舉,幾乎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夠順利駕馭伴隨“中等收入陷阱”出現的複雜技術、社會和政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