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揭秘巴菲特中國之旅幕後故事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4日 10: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巴菲特和芒格兄弟情深

  巴菲特、芒格和蓋茨剛度過的中國之行,很可能是歷史上的最後一次。

  三人的關係很是有趣,巴菲特和芒格是半個世紀的故交,巴菲特和蓋茨是忘年交,兩人相差25歲。儘管都是巴菲特的朋友,不過芒格和蓋茨相互之間沒有太多的交往。

  三人中,巴菲特最能和他人相處,儘管也會不耐煩,但他會努力掩飾。他也很會激勵旗下公司的管理層,用他自己的話説,會“卡耐基”他們。 對於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是一樣,怕翻譯翻餓了,他會主動遞一盒打開的巧克力過去説:“你吃塊巧克力吧。” 這個細節讓翻譯和邊上的人都十分感動。

  相比之下,兩鬢斑白、滿臉斑紋的蓋茨早已不是當年從哈佛輟學創業的毛頭小夥了,但舉手投足間還是和往年一樣,一種慵懶倦怠、百無聊賴的樣子,不過説起話來就完全不同,言談間邏輯縝密,用詞精當,聲音也清晰犀利,很有穿透力。

  主持人寒暄中問到蓋茨,“聽説你是Twitter的粉絲,是這樣嗎?”在待人接物、世故人情方面比較冷淡的蓋茨,説到技術就活力四射地説:“Twitter是個好東西,這幾天在中國出訪,我隨時發Twitter給我在美國的家人、朋友同事,告訴他們我的行程、所見所聞,這樣的溝通實時性和現場感很強,太好了!”

  巴菲特的中國之行不僅給中國人帶來了慈善理念,三人行程中的點點滴滴亦為我們提供了觀察投資大師和IT巨子的獨特視角。

  兄弟情深

  巴菲特和芒格持續半個世紀的友誼一直是投資界的美談,此次兩人來華訪問,在幾天的近距離接觸後,筆者感受到了兩人的兄弟深情。

  比芒格小六歲的巴菲特處處照顧著芒格。芒格的視力和聽力並不好,但説起話來滔滔不絕,坐在臺上發言時往往忘了翻譯的存在。這時巴菲特就會拉他的衣袖,然後指著翻譯站的方向,提醒芒格給翻譯時間,幾次之後,芒格竟然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巴爺一碰他,他就會馬上閉嘴。

  而巴菲特對於翻譯特別重視,開場白就説:“一般我在中國會用中文發言,不過考慮到翻譯小姐的就業問題,我還是改用英文吧。”全場大笑。

  聽眾提給巴菲特的問題,巴菲特總是找各種理由轉給自稱愛説教的芒格,特別是第一個問題和最後一個問題。

  和比亞迪員工對話時,第一個問題是對於新能源發展前景的看法,巴菲特回答説,“這個問題還是讓Charlie(芒格)回答吧,儘管他只比我大六歲,但是他的智慧比我高深很多,特別是講到新能源,我就更不是他的對手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再生能源,蓋茨回答後,芒格補充了幾句,提問者再問巴菲特的觀點,巴菲特説,“一般一個問題Charlie回答後就蓋棺論定了,我沒有補充了。” 説完,三人在臺上相視而笑。在央視的《對話》節目中,巴菲特甚至打趣説芒格是他的“秘密戀人”。

  芒格對於巴菲特也是十分尊重,有人問芒格,“你和巴菲特半個世紀的友誼是不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因素,儘管巴菲特經常拋頭露面,而你十分低調,但還是有人認為你比巴菲特更重要,對此你怎麼看?”

  芒格正色道:“完全不是這樣!Warren(巴菲特)才是最重要的,他比我重要得多,他是一把手,我是二把手,我只能説我在他的事業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已。他在幕前我在幕後,這不是有意的安排,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局面,我覺得這樣很好; 我沒有他那麼顯赫重要,對此我沒有一點遺憾,我其實比較喜歡這樣在幕後。”

  有時他也會打趣巴菲特。比如,主持人問完巴菲特一個問題,再問芒格怎麼看,芒格就説:“我完全同意巴菲特主席的意見(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董事局主席,芒格是副主席)。”

  吻別比亞迪?

  關於此次巴菲特攜芒格、蓋茨來訪的目的,各界眾説紛紜。減持説是其中的一個。有人懷疑巴菲特此次拜訪比亞迪就像當年拜訪中石油一樣,是吻別,是“最後的親密”。

  在和比亞迪員工對話時,有記者提出了這個縈繞大家心頭的問題: “你會減持比亞迪的股票嗎?”巴菲特的回答是:“當然不會! 我估計在我葬禮上大家會説,他還拿著比亞迪的股票呢。”

  眾所週知,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是因為芒格的強烈推薦。想把萊特兄弟試飛的第一架飛機射下來的巴菲特沒有想“炸掉”比亞迪出品的世界第一輛純電動車,反而投資佔了10%的股份,這的確讓很多巴迷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投資比亞迪並不違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他從來沒有説絕對不投高科技,只是説不投不能理解、看不懂的技術,巴菲特答記者問時也一再強調“我們只投我或者芒格看得懂的企業”,儘管巴菲特對電動車、新能源可能不太懂,但是對科技一向很感興趣的芒格對這個領域應該是比較了解的,此次以86歲高齡隨行,足見芒格對自己判斷的信心。

  巴菲特多次講到他當時決定投資比亞迪的故事:“我和Charlie相處51年,他一共給過我三個推薦投資的電話,前面兩次也都很不錯,第三次就是建議投資比亞迪。我一開始沒有馬上採取行動,他就打電話來説,如果你不投王傳福,就錯過第二個亨利福特了,我不為所動;他又打電話來説,你不投就錯過第二個愛迪生了,我還是不為所動;第三次他打電話來,説你再不投就錯過第二個比爾蓋茨啦,我一聽立馬就投了。”

  如果説巴菲特的表達還算比較含蓄的話,那麼芒格的表達就十分熱情了。 當比亞迪員工問芒格,覺得比亞迪有什麼欠缺的地方,他有什麼建議時,芒格的回答是 “我們是來向你們學習的,不是來説教傳經的”。

  幾天內,巴菲特和芒格不是穿著有比亞迪標識的T恤衫,就是打著比亞迪的領帶,口口聲聲比亞迪、王傳福,真是成了比亞迪的代言人。

  當記者問芒格,這種情況常見嗎?芒格説,支持所投資的公司當然是正常的,不過像我們這樣支持比亞迪當然是不同尋常的,我們一般也不會這樣力挺我們旗下投資的公司,上次這樣做好像是投See’s糖果的時候,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

  當然,巴菲特力挺比亞迪,也有可能是屬於芒格説的“結婚前睜大兩隻眼,結婚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但無論如何,在巴菲特近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中,比亞迪只是滄海一粟。

  芒格:中國人好賭天性致股市泡沫

  十五年前,巴菲特為期十七天的第一次訪華,是為了追隨比爾蓋茨夫婦。

  通過朋友結識蓋茨後,巴菲特就一直很喜歡這個商界天才,甚至為了參加蓋茨的婚禮而沒有去參加芒格七十大壽典禮。有人説蓋茨成了巴菲特的第三個兒子;也有人説,講到對蓋茨的愛,巴菲特僅次於蓋茨的太太梅琳達。

  巴菲特第一次來中國,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蓋茨。 多年之後,留在巴菲特記憶最深處的不是長城、紫禁城、三峽或是釣魚臺宴請時蓋茨夫婦特地安排為他做的一道又一道漢堡包和炸薯條,而是神農溪的縴夫。

  在神農溪的船上時他就説:“那些拉船的縴夫中可能就有另一個比爾蓋茨,但是他出生在這兒,註定一輩子這樣辛苦地拉船,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我們有機會獲得這樣的財富成功,鐘鳴鼎食,純粹是運氣。”這十五年來,富有惻隱之心的巴菲特每每會想起神農溪的縴夫,感慨命運的安排,人生的際遇。

  9月29日下午,《對話》節目邀請了當年縴夫船長來到現場和巴菲特見面。老縴夫已經不在神農溪拉船了,他全家搬到了縣城,住在一幢七層樓的房子裏,過著幸福的生活。老縴夫上場,巴菲特和他熱烈擁抱,淳樸的老縴夫拍著巴菲特的西裝表袋説:“原來你這麼有錢啊!”

  老縴夫的際遇折射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大發展,令巴菲特深感觸動。

  最後一天在長沙答記者問時,巴菲特説:“這次中國之行所見所聞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我當然也在電視等媒體上經常看到有關中國的報道,聽到很多數字,比如GDP的增長率等等,但是眼見為實,親眼看到後的震撼力還是十分強烈。”

  如果説蓋茨促成了巴菲特的首次中國行,給了巴菲特了解中國的機會,那麼真正讓巴菲特對中國産生好感的是芒格。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思想者的芒格很崇尚中國文化;對於很多西方人不能理解接受的一些中國現象,芒格認為中國的制度系統“由於歷史沿革的原因,有些奇怪,但是行之有效”。

  慈善公益見仁見智

  儘管巴菲特三天半行程中只有一個晚上參加蓋茨基金的活動,但是這場慈善晚宴卻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的目光,“勸捐鴻門宴”稱謂也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中國慈善業的激烈討論。

  在中國之行中巴菲特表示,把一個企業經營好,為人類造福,本身就是慈善;而蓋茨則認為,在此基礎之上,可以以個人或公司的名義進行一些幫助弱勢群體、賑災救難等具體的慈善活動。

  有數據顯示,美國慈善捐贈資金是GDP的1.7%,歐洲是0.7%,而中國是不到0.01%。

  芒格表示:“對於Warren和Bill的雄心我表示理解,不過我不會指示中國人該怎麼做慈善,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可以選擇捐我自己的錢,別人的錢捐不捐是他們的事。”

  為什麼中美之間的捐贈文化差異巨大?除了經濟發展階段不同、慈善機構治理透明程度不同等原因外,還有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原因。 巴菲特能捐出99%的財富,這和他價值觀中的“娘胎彩票”理論分不開。

  巴菲特説:“我很幸運,1930年出生於美國,這個出生時空組合的概率是50比1,我從娘胎裏出來的那一刻就好比中了50比1的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我的境遇就很不同了。”

  他認為,一個社會應該鼓勵強者自由翱翔,追求成功,但是成功了一定要幫助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成功的人,要回饋社會。對於那些自以為全靠自己、和社會沒關係、不願意回饋社會的所謂成功人士,巴菲特很是反感,説:“你讓他去選擇,一個是生在孟加拉國,不用付稅,另一個是生在美國,看他願意付出他收入的百分之幾以獲得生在美國的娘胎彩票!”

  巴菲特和蓋茨是最早最激烈反對布什總統逐漸撤銷遺産稅計劃的富人。巴菲特言辭激烈地表示,他反對世襲相承,這好比在這一界奧運冠軍的孩子中選拔下一界奧運的冠軍,還有比這樣的制度更背離民主精神的嗎?一個少女單身媽媽領些社會福利金,富人都要嚷嚷説這樣培養了窮人的依賴性,不公平;那你們給子孫後代留了這麼多飯票,他們幾代人可以完全不勞而獲,就因為他們投對了娘胎,這樣就公平了嗎?!巴菲特對於自己的三個孩子從不縱容慣養,三個孩子上的都是公立學校,衣食住行都很普通,過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生活。

  巴菲特説:“Bill和我是超級幸運的,我們當然也很努力,但是我們的回報超級高。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很多人比我更聰明更努力,我只是得到的報酬很好而已。我們有幸獲得這麼多的財富,簡直不可思議。但是一個人活這一世,吃穿用度,花不了這麼多錢的,剩餘的財富應該回饋社會,幫助那些沒有我們那麼幸運的人,他們可能出生在貧窮的地區,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或疾病纏身,或遇天災人禍,我們應該幫助他們,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除了價值觀方面的區別,還有一個區別是立國精神。美國的立國精神是自由、平等、民主,父傳子、子傳孫的封建意識讓崇尚“美國之夢”的巴菲特深惡痛絕;但是他的深惡痛絕倒讓大多數中國人不能理解,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使得封建意識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一些現代中國人的思想中。有人開玩笑説,美國人是為下一分鐘活著,印度人是為下一輩子活著,中國人是為下一代活著。所以,馬雲説一個不把財富留給自己孩子、不照顧自己孩子的人,你怎麼能相信他會照顧社會呢?

  芒格在北京活動現場最後補充的一句話或許提示了我們慈善的另一個側面:“反正也帶不進墳墓去,不如自己捐掉,這更有意思。”

  中國經濟:轉型與泡沫

  當有人問芒格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路在哪時,芒格這樣回答:“中國還有大量的勞動力沒有就業機會,我不覺得勞動力密集型産業就不該發展了。”

  巴菲特認為,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一個行業的重要性是會發生變化的,這是規律。

  比如1920年美國1.5億人中從事農業的人口高達30%;現在美國3.1億人口中只有2%的人從事農業。如果1920年的時候你和當時的美國人説,以後只有2%的人從事農業了,他們會很驚訝地問,那麼剩下的人不就失業沒事做了嗎?今天我們知道,其實不是這樣。農業在經濟中的佔比降低了,但是涌現了很多新興産業,人們不怕沒有工作做。

  80年代,新行業就給成千上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中國的經濟在過去二三十年發展迅猛,將來二三十年還會繼續發展下去;現在中國的很多工作二三十年前的人是完全想不到的,再過二三十年會有怎樣的工作,現在的人們也是同樣不可想象的。不用擔心以後沒有工作,要動態地思考這個問題,只要經濟發展,只要你勤奮努力,就不怕沒有事做。

  對於中國的股市,芒格認為有嚴重的泡沫。

  他認為中國人天性好賭,有的中國人沉溺于賭博,沉溺于急功近利賺快錢,把股票看成賭場的籌碼,這非常糟糕。股票背後是實實在在的企業,不是賭場的籌碼。我們應該做投資,投資于企業,股票只是一個載體,不應投機。

  “如果變成了一個職業賭徒,一生都耗在賭博上,就算賺了錢又如何?這是多麼糟糕可怕的一生!美國已經犯過這種愚蠢的錯誤了,結果是整個資本市場變成了一個大賭場,欺詐猖獗,瘋狂博傻,泡沫越賭越大,破裂之後損失巨大,慘不忍睹。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你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了!”芒格告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