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3日 07: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張歡 ○編輯 艾家靜
中國證監會12日正式公佈《關於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同時,也對市場上關注的新股超募發行等現象進行了釋疑。
推進“超募資金”管理工作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超募是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初期的必然現象。從積極角度看,融資規模和發行人預期不一致是新股發行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上市公司和新股申購者之間的重新分配,是市場機制自動調節結果。“從審慎考慮的角度看,監管層將防範上市公司濫用超募資金,從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督等制度安排上,推進這方面的工作。”該負責人説。
網下報價偏高係約束不力
該負責人透露,已經發行的中小板公司發行價格所對應的平均申購倍數達到112倍,上海主板對應的申購倍數也達43倍。導致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網下配售比例偏低,單個機構獲配數量少,對詢價機構約束力度不夠。即將啟動的第二階段改革將會對這些方面進行完善
新股破發促風險意識提高
“市場對新股破發比較關注。”該負責人説,破發預示著新股不敗神話的消除,某種意義上將促進投資者提高一級市場風險意識。新股破發和一級市場風險進一步現實化,將傳遞到新股定價中,有助於降低發行環節的非理性行為。新股發行第一輪改革啟動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中小板首日破發15家,1個月內破發43家,創業板首日破發5家,1個月內破發21家。
市盈率偏高體現市場化改革
針對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新股發行市盈率較改革前確有一定幅度提高。新股發行取消行政指導後,一級市場價格向二級市場靠攏是客觀必然反應。“重要的是提供合理的市場機制,讓市場各方基於自身意願作出判斷,形成共識,定出發行價格。”該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