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誰打響了“貨幣戰”第一槍?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13: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美元指數自9月中旬開始進入下行軌道,至今仍未扭轉跌勢。新加坡元、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對美元匯率紛紛創出數年來新高;巴西雷亞爾、韓元等其他貨幣對美元也開始較明顯升值。人民幣匯率也是進入升值通道,迭創新高。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誰打響了“貨幣戰”第一槍?

  新華社記者 葉書宏

  近來,國際上有關“貨幣戰”的言論甚囂塵上,眾説紛紜。但事實證明,導致當前“貨幣戰”隱憂上升的一個重要根源,卻是美元持續貶值及鉅額定量寬鬆政策導致的貶值預期。

  9月初,美聯儲放出風聲,可能啟動另一輪可能達萬億級的定量寬鬆計劃。所謂定量寬鬆政策,就是美聯儲動用美元購買各類債券和不良資産,其實質就是開動印鈔機的替代説法。因為美聯儲需要印鈔票來購買這些國債,而鈔票多了自然貶值。因此,這則消息有如重磅炸彈,美元做空壓力增加,非美貨幣兌美元升值壓力不斷加大。

  市場反應立竿見影。美元指數自9月中旬開始進入下行軌道,至今仍未扭轉跌勢。新加坡元、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對美元匯率紛紛創出數年來新高;巴西雷亞爾、韓元等其他貨幣對美元也開始較明顯升值;10月8日紐約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日元匯率創出15年來新低。在此背景下,日本、巴西等一批不願坐以待斃的國家紛紛採取自我保護措施,選擇單方面干預匯市。

  當前一些國家干預匯市,實屬美元主導貨幣體制下應對美元貶值的條件反射,特別是對匯率敏感度較高的出口國家而言更是如此,正如《經濟學家》評論説,新興國家和不發達國家處於全球産業鏈中低端,對它們來説,干預匯率僅僅是為了確保自身利益,而非影響他國或者全球金融經濟。認清匯率波動的主動與被動方非常重要,有利於在規避“匯率戰”的國際協調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

  應該看到,美國出於國內政局和經濟利益考慮,無視其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和美元作為國際匯率體系錨定器的地位,樂見甚至蓄意推動“弱勢”美元的出現。實際上,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元通過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實現貶值的意圖越來越明顯。從2001年算起,美元至今已實際貶值31%。

  還應該看到,美元貶值雖然有可能帶來美國出口增加、轉嫁赤字、平衡收支等單方面收益,但由於外部總需求減少,美元貶值對美國擴大出口、縮小貿易逆差的促進作用將十分有限,還可能造成後期的大幅通脹。

  更何況,美元持續貶值可能給國際社會帶來的損失令人擔憂:別國美元資産縮水、保護主義盛行、全球性通脹、多國出口競爭力削弱、各國旨在應對危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調控空間被壓縮等等。總之,在世界經濟衰退的環境下,美元持續貶值將衝擊世界經濟,不利於世界持續、健康、穩定的復蘇。

  美元鉅額定量寬鬆政策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説,目前美國推行的向其金融産業不斷輸入廉價貸款的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毫無益處,但卻會使世界其他地方陷入混亂”,“如果美國政府及其盟友仍拒絕承認這一簡單的道理,貨幣戰就會繼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