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中糧2.3億擴張非糧乙醇項目 "與糧爭地"爭議未散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9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繼2006年在廣西投資7.5億元建成年産20萬噸非糧燃料乙醇項目後,近日中糧集團2.3億元追加投資該項目並有望年底投産。生産燃料乙醇的原料是被定義為“非糧”的木薯。

  當玉米乙醇陷入 “與民爭糧”的爭議中時,以木薯為代表的非糧乙醇項目漸漸被視為生物燃料的發展方向。不過,木薯乙醇項目在創造驕人業績的同時,擔憂似乎從未散去。

  木薯撐起乙醇汽油生産線

  廣西600萬畝木薯曾經默默無聞,被加工成澱粉或者當作豬飼料。不過目前,廣西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非糧燃料乙醇生産線。2005年8月,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的馬凱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可以利用本地豐富的木薯資源,發展乙醇燃料項目。一年之後,中糧集團在廣西北海建起全國第一條以木薯為原料的乙醇汽油項目,並於當年投産。

  燃料乙醇的生産大多用玉米等糧食作物,隨著國際糧價的節節攀升,這種用糧食生産乙醇的方式被指與民爭糧、威脅糧食安全而飽受指責。

  2006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下發文件,指出今後發展生物乙醇項目要“非糧為主,因地制宜”。隨後,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暫停核準和備案玉米加工乙醇項目,並對在建和擬建的項目進行全面清理。

  非糧乙醇項目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木薯並不是我國居民日常主食,也不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因此用木薯做乙醇原料,不存在“與民爭糧”的問題。木薯的生存能力極強,可利用山坡、荒地、林地等邊際土地進行種植,因而也不存在“與糧爭地”的問題。廣西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是我國最適宜種植木薯的地區。

  據科學估算,廣西木薯資源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每年可生産3500萬噸燃料乙醇,而大慶油田目前年産量為4800萬噸原油。這就意味著,廣西木薯一年半生産的燃料乙醇幾乎和大慶油田的産量相當。

  未來謹慎樂觀

  木薯遇上燃料乙醇項目,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不過,即使經過充分調研與論證,木薯燃料乙醇項目仍然繞不過“與糧爭地”的擔憂——土地是有限的,大規模種植了木薯,便不能再種植其他作物。事實上,早在9月初,中糧科學研究院生化研究中心武國慶博士表示,木薯雖然定位為非糧作物,但是它和玉米差不多,也是澱粉資源,存在“與糧爭地”的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僅僅1.4畝,如果燃料乙醇對木薯的大量消耗致使木薯價格高漲,很難保證本來用來種植糧食的土地不用於種植木薯。實際上,目前廣西的木薯價格較2007年已有大幅度增長。資料顯示,2007年初,廣西木薯價格在250元/噸左右,現在達到了450元/噸左右,幾乎翻倍。隨著非糧乙醇項目的擴産,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上揚,土地和糧食已經受到威脅。

  資料顯示,木薯起源於熱帶美洲,廣泛栽培于熱帶和部分亞熱帶地區。雖然我國不把木薯作為食物,但是就全球而言,木薯全部産量的65%用於人類食物,是熱帶濕地低收入農戶的主要食用作物。

  當木薯在廣西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與糧爭地的陰影似乎就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