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巴菲特慈善晚宴明日在北京舉行 受邀客人未揭曉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8日 07: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蓋茨、巴菲特已抵達中國,慈善晚宴明晚在拉斐特城堡酒店開席,賓客名單仍未揭曉

  世界首富蓋茨,“股神”巴菲特,50位中國富豪。這樣的主賓名單讓明日即將在京舉行的一場慈善晚宴備受矚目。

  雖然在此前的公開信中“巴比”二人強調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傾聽,以及與那些對慈善活動感興趣的人分享經驗,但鋻於兩人此前在美國曾成功説服40名富豪捐出一半財産用於慈善事業,此次蓋茨與巴菲特的中國之行仍不免被外界貼上了“勸捐”的標簽。

  儘管晚宴的面紗遲遲不肯揭開,但由此引發的“中國慈善”話題已經受到圈內外人士的關注。

  ■ 晚宴籌備

  “巴比”來了,客人未揭曉

  本報訊 昨日,比爾蓋茨抵達中國。“股神”巴菲特也抵達深圳,正式開始了為期四天的中國之行。29日“巴比”將共同出席備受矚目的“慈善晚宴”。

  昨日記者從協辦此次活動的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了解到,此次晚宴的信息將嚴格保密,包括與會人員、宴會地點等,並謝絕任何媒體入內。之前網上曾流傳一份“富豪名單”,其中除目前公開承認收到邀請函的富豪外,一些科技界人士如馬化騰、馬雲、李彥宏、陳天橋,以及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等人亦在受邀之列。蓋茨基金會工作人員對該名單的真實性不予置評。

  目前,公開表示收到邀請函的富豪不足十人,其中明確表示出席的只有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SOHO中國的潘石屹、張欣夫婦,以及老牛基金會創始人牛根生。而包括宗慶後、曹德旺、劉永好、孫大午在內的中國富豪,近日也明確表態不會參加此次晚宴。

  慈善晚宴選址城堡酒店

  本報訊 9月29日,由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發起的慈善晚宴將在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舉行。地産商潘石屹在自己微博(http://t.sina.com.cn)上表示,自己收到邀請,將前去拉斐特城堡酒店赴宴。

  拉斐特城堡酒店位於北京昌平區,一座歐洲城堡主題酒店。昨日,拉斐特城堡酒店前臺工作人員證實,慈善晚宴確在該酒店舉行,但是具體在哪個宴會廳舉辦,目前前臺尚未接到通知,具體的接待安排也未下達到前臺。“晚宴有專人負責”。

  昨日,拉斐特城堡酒店公關部工作人員説,晚宴安排一切保密,具體細節不予透露。

  ■ 賓客反應

  蒙牛乳業集團董事會主席牛根生:

  將赴晚宴,不擔憂“勸捐”

  昨日記者從老牛基金會了解到,牛根生將於本月29日出席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在北京舉辦的慈善晚宴。

  面對“勸捐”、“裸捐”的問題,牛根生表示沒有絲毫的擔憂,因為早在2004年就把自己全部股票都捐了,並成立了“老牛基金會”。此次參加慈善晚宴,他更多的是希望能向兩位富豪學習到慈善的經驗和慈善的藝術。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不參加晚宴,慈善不需“勸”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已經收到蓋茨和巴菲特的邀請傳真,但是由於和項目開業的日期正好衝突,所以不能參加。

  王健林表示,去不去參加晚宴和是否參與慈善捐贈沒有必然的關係,慈善捐助不需要勸捐,應該是一種常態。22年來,萬達各項慈善捐助累計超過17億元人民幣。

  王健林認為,中國企業家整體而言還沒有達到大規模捐助的時期,美國的企業發展200多年,中國的企業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僅30年的時間,企業的資金應該更多地用在擴大生産,做強企業方面,這樣能惠及更多的人。

  ■ 專家觀點

  從明天將要舉行的“巴比晚宴”,到企業家陳光標的“裸捐”事件,中國慈善現狀和發展成為近段時間的焦點。前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慈善事業研究中心就此組織了一次學術沙龍,會議中,學術界希望傳達一種觀點是,在“巴比晚宴”背後,更值得探討的是中國的慈善現狀。

  1 “巴比晚宴”帶來了什麼?

  北師大中國慈善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大海指出,比爾蓋茨與巴菲特中國慈善行引發了一場風暴,但是它帶給人們的更多的是關注慈善,並沒有給出中國企業如何將慈善戰略化的答案。

  “不要過高地估計他們的慈善之行。中國的慈善事業肯定不會因為此次巴比活動就發生根本的變化。”北京大學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認為,“把慈善晚宴賦予中國慈善事業的里程碑”有點過高,其價值僅僅在於引發我國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思考,強調對中國慈善能夠帶來歷史性轉折則是不切實際的。

  她認為,需要我們學習的是對私人財富的尊重和投資思考。慈善應該基於對私人産權的充分保護和尊重。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認為,對待國外的慈善“我們既不排斥,也不奉若神明。”他説,中國慈善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不是幾個人和幾個事件可以完全改變的。

  2 “裸捐”是最佳慈善模式?

  在蓋茨、巴菲特美國式“裸捐”的感召下,陳光標高調向二人發出公開信,稱自己要“裸捐”,愛國者總裁馮軍隨即同樣以公開方式錶示“裸捐”。

  對此,汪大海説,實際上,提倡“裸捐精神”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但傳統文化中只有“倡導者“,卻缺乏“實踐者”。

  他認為,在目前這種環境下,“裸捐”表明部分富豪的財富觀已經發生改變,這是件好事。但他表示,不應僅盯著富人捐多少或者是否裸捐,而要跳出倡導美國富人捐50%以上財産或倡導中國富人捐多少財産甚至裸捐的“蓋茨、巴菲特慈善思維”模式。

  汪大海特別提到要構建“慈善中國”的國家慈善戰略,選擇最有價值和效力最大化的企業戰略慈善。慈善要講究方法,開創本土化有特色的慈善模式。

  3 中國慈善事業走向何處? 

  中民慈善捐贈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説,2009年,全國公益慈善總規模接近1000億,“目前的量和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符合的”。其中,企業捐贈佔58.45%。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認為,中國近年來慈善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以救災捐贈為標誌的慈善行動成績斐然,但必須承認,中國慈善仍有諸多不足。

  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也表示,當前社會上對慈善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零散式、輸血性的捐贈在中國較多,而造血性的捐贈欠缺。慈善機構的運行效率不高。所以,中國的慈善事業要走向國際化,一定要提升專業化的程度,轉向戰略、專業、造血型的慈善。

  “中國目前慈善事業還停留在熟人社會,更多靠血脈、血緣、地域。但是中國慈善要轉向公民社會,慈善是一種力量,是推進我們從熟人社會轉向到公民社會的一種力量。”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王豐斌認為,學術界希望傳達出來的觀點是,希望國家儘快對慈善立法,加快對相關配套法律的修改,能夠促進公民社會的進步。慈善立法方向是“國退民進”。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沈瑋青 劉洋 李靜 張家齊 林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