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第一時間.讀報 2010-09-26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6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週末了,看看雜誌上都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內容。
來看《浙商》這幅漫畫,一雙大手捧著公租房的大樓砸碎了一道柵欄,柵欄上有幾個小字:高房租。底下的人是歡呼雀躍。而這雙大手的主人不是政府,卻是一家叫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國家大力倡導公租房建設,在民營資本發達的浙江,一些民企已經悄悄地試水公租房開發。今年7月,在杭州,西子房産投資了兩個億,修建的的一個號稱“三星級標準”的公租房項目正式開始內部裝修。有企業都認為投資公租房並不划算,因為明文規定公租房不能出售,收益僅僅是公寓房租金和有限的門面房等公建配套的出租收入。拿西子聯合開建的公寓為例:該地塊的土地價格大約為400元/平方米,用於房屋精裝修的費用標準為1800元/平方米;每套房屋50平方米左右,租金暫定為每月1200—1500元,那麼這個項目要收回本保守預計要30年以上。其實,民資投資公租房,看中的就是一份不暴利的穩定回報。民資投資建設公租房,既有利於減輕政府建設資金的壓力,又有利於提高建設運行效率。這樣的惠民政策,政府確實該“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接下來咱們穿越一下,説説唐朝的樓市。您知道唐朝的樓市曾經崩盤嗎?《環球人物》雜誌説,根據考證,公元856年,敦煌居民沈某賣掉自家房子,價格是“每尺兩碩五升”,按今天的計算標準就是0.09平米,價值184.5斤的小麥,如果按現在麥價8角一斤算,差不多每平方米要1640元。到了897年,敦煌張某也賣房,這回房子是“東西一丈三尺五寸,南北二丈二尺五寸”賣了“五十碩”,還按剛才的標準算,就是28平米的房子只賣了7000元,相當於一平米才250元。然而5年後,另一位居民和別人換房時,房價已經降到33元每平米了。這不就是樓市崩盤了嗎?不過當時的朝廷和敦煌政府都沒有意識要出手救市,因為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地産開發商,也沒有炒房團,所以樓市的起伏也不會影響朝廷的收入。當然了,資料有限,這些房子處於什麼位置,咱還真不知道。
説完了唐朝的房子,您想知道低碳背景下,未來我們住什麼樣的房子嗎?接下來我們看看《三聯生活週刊》介紹的各國推出的綠色生態房。
綠色住宅正在成為主流商品。2010年7月1日,斯特拉特大廈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落成。它是一座高148米、43層的公寓樓,是目前倫敦最高的住宅樓。大廈頂部的有3座巨型風力發電機。因此,斯特拉特大廈是第一座將風力發電機嵌入外結構的摩天住宅樓。大樓共408套公寓,現已有1000多人住了進去。相比泰晤士河對岸金融城內動輒500萬英鎊一套的公寓,斯特拉特大廈的房價並不算貴,便宜的23萬英鎊,最貴的不超過250萬英鎊。
2000年以來在德國、奧地利及北歐特別流行的一種綠色住宅叫“被動屋”,能耗超低,每平方米每年的取暖能耗為15千瓦,是普通房屋的1/10。為什麼叫“被動屋”呢?它不用傳統供暖系統,室內取暖主要來自“被動源”,比如太陽光、室內電器的散熱以及居住者本身散發的體溫等“被動”方式供給。夏天則利用可以製冷、降溫的特殊通風裝置,不用空調。因為供暖與製冷的能源要求極低,光在德國就有8000套。“被動房”的建築成本高出普通建築20%至50%,但能耗最多可降低90%,居住數年即可收回成本。
去年,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郊外建起了一座全太陽能住宅——“動感之屋”。 鋪設了5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房屋地板採暖、家電運轉所需的電能全部來自太陽能。 窗戶面積是一般住宅窗戶的2倍,最大可能地增加了採光,在陰鬱的雨季、漫長的冬季室內也很明亮。雖然這“動感之屋”的建造成本屬於“勞斯萊斯版本”。但是作為商品房,售價約56萬歐元,不比普通的3間臥室的公寓貴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