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營業稅改革 上海率先起步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2日 09: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9月1日起,上海市的營業稅將通過差額計徵法徵收。根據此前頒佈的《營業稅差額徵稅管理辦法》明確指出,上海市範圍內負有營業稅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按差額方式確定計稅營業額。

  8月11日,財政部發佈通知稱,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對註冊在北京、上海等21個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的企業從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這項政策説明,涉及全國的營業稅改革已經穩步推進。通過稅制改革幫助經濟向服務業轉型已經獲得中央政府高層重視,改革才剛剛起步,”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該司主要負責對營業稅、消費稅等稅種的徵收工作。

  營業稅,作為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産或銷售不動産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僅以“應稅勞務”而言,便涉及交通、金融、電訊、文化、娛樂、服務業等幾十個第三産業細分門類。

  據介紹,營業稅與服務業的關係更為密切,以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為例,其第三産業(服務業)佔比都已經超過50%,稅負過重成為了發展第三産業主要障礙之一。

  “營業稅改革是上海最關心的問題”

  “不少從事金融、物流等第三産業的跨國企業負責人來上海訪問,總會談到中國營業稅存在重復徵收的問題,加大了營商成本。”上海市政府一位副市長告訴記者。

  今年8月16日,作為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特黎來訪上海,再次向上海市市長韓正提出了類似的問題。韓正回答説:“上海市政府即將出臺更有利於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新政策措施,支持鼓勵各類服務業企業在上海發展壯大。”

  上海市發改委研究院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胡錦濤同志和溫家寶同志分別來上海調研經濟轉型問題,上海向中央提出很重要的一條要求就是改變營業稅存在重復徵收的問題,營業稅不改革不利於我國發達地區向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産業轉型。”

  今年年初,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與上海市政協委員座談時表示:“財稅政策方面的突破,是眼下上海最關心的問題。目前上海要大力發展服務業,但服務業所徵收的營業稅存在重復徵稅的問題。如果稅收不改革,生産性服務業從工業分離就是一句空話。服務業的發展不能只是停留在招商引資上。”

  營業稅存在怎麼樣的重復徵稅問題?舉例來説,以屬於第三産業服務業中的商業銷售為例,若銷售商品1億元,徵收的營業稅稅率為5%,稅額為500萬元,若經過二次銷售,銷售額變成2億元,又需要按5%的營業稅稅率徵收,稅額為1000萬元。於是商品銷售經過了兩個流通環節,稅額就達1500萬元。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營業稅在徵收環節存在“重復徵稅”進而加重服務業企業稅務負擔的問題呢?

  營業稅或參照增值稅徵收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目前大部分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和專家學者已經對營業稅“減負”達成了共識,但對“減負”方式仍存在不同看法。比如,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應該降低營業稅稅率來實現,而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則認為,通過對環節凈增額徵收更能夠避免重復徵收。

  今年7月末,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到上海調研並進行了內部討論,其中就涉及到了營業稅改革的問題並對營業稅改革話題進行了闡述。參與了內部討論的相關人士透露,中央正在研究制定激勵服務業發展的稅制和稅收政策。目前現代服務業出現了專業化分工、與製造業融合等新趨勢,我國現行的服務業稅制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而營業稅改革也是賈康在今年年初給中共中央政治局講述深化我國稅制改革的內容之一。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之下,上海的《營業稅差額徵稅管理辦法》中已針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目前主要是探索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上海正在考慮60項推進各類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實行營業稅差額徵收的辦法,主要參照了增值稅的徵收方式,分別涉及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郵電通信業、金融保險業、服務業、文化體育、轉讓無形資産、銷售不動産。

  目前,工業環節徵收的增值稅的各個環節主要按照凈增額徵收,而這成為我國工業近十幾年來高速發展重要的制度性的保障。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認為,沒有增值稅的改革就沒有中國工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也就沒有製造業向中國大量集聚的現象。所以增值稅的改革是近些年工業高速發展的一個基礎。如果營業稅也按照凈增額徵收,也會給服務業發展帶來更美好的春天。

  此前,賈康也曾透露,下一步的改革目標,就是要把目前徵收營業稅的行業全部納入增值稅徵收範圍。改革目標直指“減稅減負”,其實施進程也將全面影響到未來幾年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支。

  越發達越需要“減負”

  今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解學智在全國稅務系統貨物勞務稅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研究制定《營業稅差額徵稅管理辦法》,儘快填補制度空白。這意味着繼上海之後,全國多個地方都將實現營業稅改革,特別是在發達地區。

  “在營業稅改革問題上,上海等城市的問題最突出,所以可以做試點,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是關係到全國稅制改革的大問題。”上海市發改委研究院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由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條件差異較大,所謂的經濟轉型對於不同地區有着不同的意義。例如廣東省近年來也一直在謀求經濟轉型發展,提出的口號是“由輕變重”,原本重工業增速一度落後於輕工業的格局在去年被改寫。而北京、上海卻提出“由重變輕”,從工業為主的經濟向服務業轉型。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黃群慧認為,上海、北京已處於後工業化階段,天津、廣東仍然處於工業化後期的後半階段,浙江、江蘇、山東則處於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

  目前沿海不少城市的第三産業增加值已佔GDP的5%,第二産業的佔比正逐步降低,因此沿海發達城市這輪經濟結構調整就不得不寄希望於營業稅的“減負”。

  “營業稅改革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華向記者坦言:“北京,上海已經步入工業化發展的後期,而中國現有的政策還是以工業化為導向,這就牽涉到現在財稅體制的問題,進而牽涉到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權、事權改革的問題。”(談佳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