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7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昨日(9月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下發了《關於嚴肅紀律切實做好政策性糧食出庫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中儲糧總公司將對政策性糧食的銷售出庫負總責。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普通麥價上漲了一成有餘。據農業部監測,6月份,白麥、紅麥、混合麥的國有企業月底收購價分別比月初漲3.5%、5%、5%;7月,上述三項數據分別為:2.47%、0.94%、2.98%。
和收購市場“搶小麥”的火爆場面不同,近幾個月來小麥拍賣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近3個月來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結果發現,成交率超過10%的次數寥寥無幾。
一位糧食加工廠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的緣由。“因為出庫比較麻煩,這邊著急要貨,那邊可能很久都不出了庫。”他説,一些糧庫常常找各種藉口拖延糧食出庫的時間,因為以收購、保管糧食為主要收入的糧庫,主觀上缺乏出庫動力。
此次四部門下發的《通知》要求,中儲糧總公司及其有關分公司要督促承儲企業認真履行銷售合同,“除不可抗力原因並經有關部門確認外,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拖延出庫”,“嚴禁以任何名目向買方額外收取或索要其他費用,變相抬高出庫價格,增加買方負擔”。
倘若出現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各自職責,立即停止向其撥付費用利息補貼,取消其政策性糧食收儲資格,三年內不得從事政策性糧食收購、儲存等業務,限期收回政策性糧食貸款,並公開予以通報。
據悉,由於中儲糧直屬庫倉容有限,國家收儲的糧食大部分存放在直屬庫以外的其他承儲庫。業內人士表示,“出庫難”的問題主要源於代儲庫的管理不到位。
一位中儲糧系統的內部人士稱,以中儲糧原陽直屬庫為例,管轄範圍內的三個縣去年總共收購約50萬噸小麥,而由直屬庫收購的比例不足1/10。
“原陽直屬庫的倉容是11萬噸,如果僅靠直屬庫自身的力量新增倉容,資金壓力非常大,每新增1萬噸倉容需要耗資200多萬元。”他表示,為了加強對代儲庫的監管,目前中儲糧在多個縣都設立了監管辦事處,同時,希望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糧庫直接納入直屬庫,但實現起來都比較困難。
記者了解到,在中儲糧的“代收代儲”隊伍中,有不少是以前國有糧食系統下屬的國有糧庫,以及各個鄉鎮所屬的糧管所,中儲糧並不能掌管他們的“烏紗帽”,也導致代儲庫監管難度較大。
對此,《通知》強調,中儲糧直屬庫以外其他承儲企業出庫中違法違規,承擔直接監管責任的中儲糧直屬庫監管不到位的,也要追究中儲糧直屬庫和相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