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外媒評價中日經貿關係:一場雙贏競爭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9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第三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昨日在京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日本外務大臣岡田克也共同主持對話。雙方圍繞經濟復蘇對策、雙邊互惠雙贏合作、全球及區域合作等三個專題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重要共識。對話期間,兩國相關部門簽署了有關領域的合作文件。

  外需疲軟需互助

  本次對話舉行之時,正是世界經濟形勢微妙變化之際。雖然各主要經濟體已從金融危機的谷底中走出,但復蘇道路荊棘依然。美歐經濟乏力、需求疲軟,在此情況下,中日都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從出口導向型向依靠內需型轉型,對外貿易也從瞄準歐美市場轉為依靠亞洲區域內部、特別是彼此間的需求來推動。在這一大背景下,中日官員有必要坐在一起對當前兩國貿易情況進行評點,交換意見以求未來良性發展。

  當前,日本經濟恢復遇到不小阻力。日元飆升給其出口帶來很大困難,並引發了股市下跌、通貨緊縮等一系列連鎖反應。但日本國內市場基本飽和,短時間擴內需並不現實。權衡再三,日本政府還是把發展經濟立足於擴大亞洲出口、特別是中國市場上。

  而如今中國也正在進行産業升級,從先前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向技術、資本密集型過渡。在這一過程中,對外國資本、先進技術也有必要的需求。

  此外,就在本次對話前不久,有媒體稱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但這只是個小插曲,因為在GDP的質量、人均GDP以及經濟結構等實際指標中,兩國的差距還很明顯。

  技術解禁擴出口

  作為製造業強國,日本在節能環保、綠色能源領域優勢明顯,風力發電、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太陽能電池等技術更是全球領先。在本次對話中,中方提出希望日方放寬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出口限制。“日本希望佔領産業鏈高端,因此在高新技術出口方面比較保守”,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認為,但由於擴大對華出口的需要,日方這一政策開始有所鬆動。今年以來,“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態工業園區”、天津“中日合作低碳經濟示範區”等合作示範項目的都在順利推進。機會稍縱即逝,美歐同樣垂涎中國巨大的節能環保市場,如果日方不能把握機遇,將會失去在華市場上的先機。

  此外,中方還希望兩國進一步加強東亞財金合作,如期實現2012年完成中日韓自貿區官産學聯合研究目標,共同推進東亞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中日是亞洲合作的龍頭,彼此攜手不僅對己有利,更能助推本地區貿易流通便利化”,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會長王泰平説。

  在對話過程中,日方要求中方放寬稀土出口限制。對此,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限制稀土産業主要是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中國對稀土的生産、開採和貿易都實行了限制,這一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作為中國重要戰略資源的稀土長期被賤賣,中國提出自己的稀土發展戰略是追求自己合法權益,日方不應反應過度。

  是對手更是夥伴

  未來中日經貿關係該怎麼定位?所謂旁觀者清,法國《費加羅報》在一篇題為《東京和北京:一種雙贏的競爭》的文章指出,中日首先是互利互惠的夥伴,其次才是競爭對手。

  現實情況正是如此。一方面,日本對華投資逐年增多,今年一月至七月累積投資已達24億美元。如今這一趨勢更加顯現,日元升值導致出口困難,而到消費市場“現地生産”則可規避風險。另外,王泰平認為,日本對中國的定位有所改變,從先前單純的生産基地轉變為消費市場與生産基地兼而有之,這不僅利於擴大日本出口,也有利於中國引進先進技術,真正做到彼此互補。

  更可喜的是,中日兩國經貿關係正逐漸進入良性軌道。中國將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提出了國內外發展環境、産業結構等八大領域發展目標;而日本制訂了今後十年的經濟增長戰略,涉及環境和能源、亞洲經濟、觀光等六個戰略領域。“兩國未來的戰略聯絡緊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做好彼此戰略對接,把握新的增長點”,王少普説,發揮各自優勢,才能在合作中實現雙贏。  本報駐京記者 洪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