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09: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記者26日獲悉,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根據工信部修改意見完成第一輪修改,于26日在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過會討論,並報工信部、商務部討論,預計今年10月正式頒布。
負責起草該規劃的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也是工程機械行業“七五”到“十一五”五個五年行業發展規劃的編制者,他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規劃》將鼓勵行業重組並購,以市場競爭機制淘汰落後,控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的用地和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到“十二五”末我國工程機械百強企業的銷售規模要達到全行業的85%以上,力爭將有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培養成為航母型的國際知名公司。
據茅仲文介紹,目前我國工程機械銷售量和銷售額都已成為世界第一,今年1至7月份,八個主要機種銷售量增長67%,銷售額增長63%,預計全行業今年將實現增長30%以上,出口有望達85億至90億美元。
制約
監管空白標準太低
在剛剛發佈的眾多企業中報中,工程機械行業無疑是最耀眼的板塊,其業績的超預期爆發性增長讓業內專家也為之驚嘆。實際上,該行業從2006年就保持了快速增長,從2006年到2009年間,年均增長率高達24.7%。2005年進口額為30.64億美元,出口額為29.4億美元,由逆差轉為基本持平,到2008年,只用三年時間進口額上升到60.16億美元,增長一倍;出口額上升到134.22億美元,增長了356%。
然而,茅仲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雖然發展勢頭很好,工程機械行業內仍然有多個薄弱環節,存在著國內國際多層面制約因素。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出在監管和標準上。由於標準過低和監管的缺失,目前國內正在運行使用的約350萬台工程機械中,相當部分的設備屬於該淘汰或報廢的産品,私下交易情況嚴重,偷漏稅等現象屢見不鮮。更觸目驚心的是,由於無人監管、國內的市場需求又很大,大量二手機往中國傾銷,我國目前已成為國際劣質二手機市場的集散地。
除了國際的劣質二手機,國內許多擁有農業機械執照的企業,生産的小型簡易工程機械,卻用於工業項目,大量混跡于山東、江蘇、河北等工程機械隊伍中。它們不僅能耗、噪音等各方面指標嚴重超標,還穿上“農用工程機械”的外衣領取國家財政補貼、享受銷售稅優惠,不僅擾亂市場、與節能減排背道而馳,也埋下了安全隱患。茅仲文説,“對於為三農經濟服務的簡易小型工程機械要嚴把産品質量、安全、環保等法規標準,建立入市門檻。所有使用的機器都應有檔案、有戶籍,報廢時間要有明確規定,應該建立強制性淘汰制度,這樣才能維持行業的健康發展。”
工程機械行業的另一個問題是,關鍵零部件製造及核心技術嚴重制約著行業發展和産業轉型。當前工程機械的關鍵配套部件嚴重緊缺,高端技術主機産品配套用關鍵零部件幾乎全靠進口,“部分國際強勢企業出於對本國産業安全的考慮,要麼不給,要麼限量提供,還有提價、延期交貨等多種方式卡我們的脖子。”茅仲文不無焦慮地説。據了解,當今,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知識産權保護十分薄弱,企業之間公開的和不公開的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零部件行業問題更嚴重,幾乎九成以上的企業都熱衷於模倣。
此外,工程機械行業內存在低水平同質化無序競爭的問題,從而造成産能過剩,低質低效産品在市場上大量流通。